現(xiàn)實主義者(realists)
這三位思想家都是現(xiàn)實主義者(realists),而現(xiàn)實主義者通常都身處招同時代人不滿的危險之中,因為他傾向于捅破小宇宙的召喚,摧毀其魔力。
當這些召喚通過幾個世紀的過程汲取了實在的諸多要素,達成一種平衡性的妥協(xié)時,這種危險就會減少。當文明瓦解,人類在它的碎片下尋求庇護時,這種危險就會增加。實在的碎片勃然伸向宇宙的絕對者(cosmic absolutes),其結(jié)果就是:對于現(xiàn)實主義思想家而言,他的更大世界變成了一個私人(private)的世界。
何為公共(public)的問題,通常取決于當時社會上占主流地位的召喚?,F(xiàn)實主義思想家變成了一個私人化的人,因為他沒有公共可言——這里的公共是指:在其中,他可以展示他在那更大世界中觀察到的東西,而不會招來恐將導(dǎo)致羞辱、迫害甚至于死亡(如蘇格拉底)的強烈怨恨。小宇宙的任何擾亂都會攪起人的焦慮,這種焦慮在當下無法得到真正的緩和。
顯然,對于現(xiàn)實主義者而言,個人的解決方式就是保持沉默。
不幸的是,這個問題遠沒有這樣簡單。我們必須承認,小宇宙的召喚及其作為實在(reality)的從屬觀念,在歷史中發(fā)揮了實效。不管它是如何碎片化、狹隘以及沒有價值,它已經(jīng)對人們施加了魔力。
小宇宙的存在是一種信仰的表達,并且這個信仰是真實的。但是,思想家也是實在的一個片段,并且可能比他周圍的社會更為堅實有力,因為這需要更多生命力和靈魂力量去毫不退縮地觀看世界,而不是在小宇宙里尋求庇護。
這兩種實在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那些生活在自己小宇宙中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位思想者完全不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而是持有一種荒謬的世界觀,因為他所見的事物超越了小宇宙的邊界;對于他們而言,這個小宇宙就是封閉了他們視野的realissimum[最現(xiàn)實的]存在。此外,他們還會認為這位思想者的觀點是不道德的,因為小宇宙的諸符號支撐起了一種秩序,但他的觀念卻與這些符號相沖突。
一方面,思想家不會承認他所處社會中的主流召喚觀念具有約束力,因為它們扭曲了實在,并且經(jīng)由信仰行為,強加了一種基于對世界的不充分認識的秩序。而且,思想家所具有的更廣闊的視野,絕不只是他可能自己留著的更多知識,因為知識——特別是融合了想象的知識——孕育了一種道德義務(wù):哪怕冒著傷害人們感情的危險,也要為知識的結(jié)果贏得公共地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