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2》歌詞超粗略解讀,希望能多多討論鴨?
礙于學(xué)術(shù)水平,這個解讀只能非常粗略,但是我又太喜歡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感動了,
希望能夠收到大佬在評論區(qū)的各種解讀評論,收獲更多!
Here I feel the touch brought by the real number solution.
我感受到了實數(shù)解的觸碰,
實數(shù)解的觸碰:應(yīng)該是指黑希作為圣痕誕生的存在,她透過
希兒這個“鳥籠”
接觸到了
外界的存在
。
Ripples of two souls now have reached our double slits.
兩個靈魂的漣漪已到達屬于我們的那對狹縫,
漣漪:心理活動的微波 屬于“我們”的那對狹縫:此處我沒有辦法聯(lián)想到我們的那對“狹縫”會是什么,
或許是雙希的那間小房間,亦或是雙希之間感情的紐帶,還是指黑希的人格因為各種原因被“強化”可以成為獨立的個體……
(另外,英文中用的是double slits,但中文翻譯卻是“那對”,不知是語法上的問題還是別有用意)
Casting stripes of light and dark in the world as days and nights.
在這世界投射出明暗條帶,作為日夜更迭,
這句也難理解,如果表面一點,那么這
世界可能是指鹽雪圣城與沙鐵國度,一個原本永日一個原本永夜,而在雙希接任高塔賢者并重逢后,鹽雪圣城出現(xiàn)了黑夜。一明一暗也正是照應(yīng)了白希與黑希。
但是更深層次的比喻想不到了。希望大佬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鴨!
You set me free under the sun.
你讓我在陽光下自由,
這句話或許是站在黑希的視角說的。
這就不得不聯(lián)想起那句“對不起,希兒”,戳爆淚點。QAQ
I fly your cradle dreams to the moon and back.
我傾愿放飛你的襁褓之夢,
這句則或許是白希說的。
“襁褓之夢”我的理解是白希一直都是活在「希兒」的鳥籠之中,白希就是她的全部。
但白希卻愿意并希望她也能夠有自己的人生,能夠不被束縛地去體驗這個世界的一切。而這對于黑希來說卻又何嘗不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接觸這個新鮮的世界呢?
A worm will turn into a butterfly,
蟲會先化成蝶,
before one can answer "who am I".
在一個人能找到自我之前,
在一個人能找到自我之前,蟲會先化成蝶。蝴蝶一直都是希兒的“意象”,這句歌詞很美,但是我也還是沒法讀懂其中深層次的內(nèi)涵。
After the ice turns into water,
在冰化成水之后,
the sea I hang upside down will be your sky.
我倒懸過來的海會成為你的天。
一樣是好美好有畫面感的詞,但是還是理解不透比喻義。
所以,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一起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鴨!不喜勿噴,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