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
姍姍來遲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
【原文】
武帝李夫人既死,使方士召其魂,恍若有見。
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
【今譯】
西漢時漢武帝劉徹有個妃子,叫李夫人,容貌傾國傾城,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漢武帝的喜愛,既死,可是她年輕輕地就死了,漢武帝非常思念她。
漢武帝很迷信,他為了再與李夫人相見,使方士召其魂,就讓方士少翁為他召魂(將死者的魂魄召來與親人相見)。
夜里,方士少翁點起燈燭,設上帷帳,擺上酒肉,讓漢武帝坐在另外一個帷帳中。
過了一會兒,漢武帝恍若有見,恍惚間隱隱約約看到一個身材苗條的女子緩緩地走來,她很像李夫人的容貌身段,先是在帷帳中端坐著,后來又徐徐移步,踱來踱去。
可是漢武帝坐在帷帳中隔著紗幔,又不能就近細看,武帝越看越覺得她像李夫人,不覺出了神,再轉(zhuǎn)眼一看,里面已經(jīng)沒有人了,因此愈益相思悲感(更加相思感傷),于是當即作了一首小詞,說:“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大意是:“這個人影究竟是你不是你?我只能站立遠處望見你。你為什么這么遲才緩緩而來?”)
【賞析】
“姍姍來遲” 原形容女子從容緩步、行走緩慢的樣子?,F(xiàn)多用來比喻慢騰騰地來得很晚 be slow in coming,be late. ?用于人的行動慢 slow-acting,和時令遲 be late in seasoning.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