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研究的一點生活哲學及原則
? ? ? 生活哲學就是對日常生活中某些事物(尤指抽象概念)進行研究探明其含義的學問,其立足于生活經(jīng)驗與邏輯,以對概念更加精確地推測,使人們能更清楚地認識某個事物。具體過程見下文。
? ? ? ?今天分享的概念是“信仰”與“奇跡”,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兩個詞并有其各自的解釋,但如果沒有特地的去研究的話,還是難以完整地解釋出來。那么接下來我將有邏輯順序地向大家作出解釋(如果對解釋有補充或者改正觀點歡迎在評論區(qū)提出)。

信仰
①組詞定義:相信與仰慕;
②構(gòu)成短語:相信某事物的存在,仰慕其的美好(這其實就是我們對信仰的狹義定義);
③推理深入:相信某事物的存在→(意味著)
其可能并不存在或者無法證明其存在(往往指無法靠五感直接確認)→
非理性或者非唯物主義→
理性并不符合現(xiàn)實的需求(這里的需求往往指擺脫苦難的能力)→
某件事可以擺脫苦難,不得已去相信其存在
+仰慕其的美好→
仰慕其能滿足現(xiàn)實需求的地方,將其作為信仰
? ? ? ?據(jù)上可以作出總結(jié):
定義:信仰是(人類)為擺脫苦難而去相信的不一定存在的事物(廣義定義)。
性質(zhì):目的單純(擺脫苦難),具有促使改變信仰者意識與行為的能力(信仰凌駕于理性之上)。
驗證:無論是被廣泛認可的宗教還是不被接受的邪教,其『本源目的』(非衍生目的)都符合廣義定義(信仰其實是中性詞,然而因為大部分人理解的信仰是狹義定義,所以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詞)。信仰的事物必須是無法確定其存在的事物,正如我們一般不說“信仰科學”,而說“相信科學”。
啟示:一個正確的,崇高的,堅定的信仰有助于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并提供強大的意志力量使我們向目標前進。但相對的,錯誤的信仰也能使我們墜入深淵,因此選擇信仰需要謹慎(雖然一般來說很少能主觀地選擇信仰)。不過隨著思想的進步,錯誤的信仰會逐漸被摒棄清除,信仰的現(xiàn)實需求也會從擺脫苦難變?yōu)樽非笮腋?,到那時,信仰也能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好的詞。

奇跡
①實例總結(jié):
請對以下事例是否為奇跡作出判斷
⑴你坐在高速行駛的游艇上,一顆鳥糞落在了你頭上。
⑵十分平常的日子中,你偶然唯一買的一次彩票中了大獎。
⑶窮困潦倒的你花了最后幾十元的積蓄買彩票后中了大獎。
其中只有⑶可以被稱為奇跡。
⑴雖然概率小,但對你不是有益的。
⑵雖然概率小又有益,但對你不是急需必要的(即使沒中也對你的生活沒有負面影響)。
⑶概率小,有益的,必要的,即可稱為奇跡。
②深層歸納:概率小是客觀條件,有益與必要是主觀條件,可歸為一個條件。但由于奇跡本身是主觀存在的,所以客觀條件會受主觀影響,就是說概率小可能只是你自己認為,事實上并非如此。
? ? ??例如上述的⑶事例,你認為是中大獎概率小,事實卻是有人看你可憐,故意讓你中了大獎,那么你中大獎是大概率事件。你遇到這樣可憐你的人才是小概率事件,奇跡就變?yōu)榱四阍诟F困潦倒時遇到了讓你中大獎的人。但是這是客觀定義下的奇跡,你事實上并不知道這件事,還是把中大獎這件事當作奇跡,直到你知曉這個秘密。真要說的話,遇到一個可憐你且有能力的人雖然概率也很小,但也比真正中彩票的概率大吧,因此比起相信虛無縹緲的運氣或神助,我更寧愿相信是有人默默幫助了我,這樣奇跡的存在就落在了更真實的事物上,更可能成為一種信仰。
啟示:我相信大多數(shù)人會信仰奇跡,但奇跡發(fā)生時,不如想一想會不會是有人創(chuàng)造的。當某天你創(chuàng)造了別人的奇跡時,你就會深刻明白這個道理,那么也能更深層地信仰奇跡(奇跡當然是一個好的信仰)。
(說句題外話,早苗不是說自己有創(chuàng)造奇跡的能力嗎,我倒覺得是諏訪子和神奈子暗中幫助她創(chuàng)造的。至于為什么要說這個,因為是早苗讓我想研究這兩個詞的含義的)

? ? ?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人生原則。
? ? ? 我自己總結(jié)了一些原則以規(guī)范生活中的言行,在此分享出來希望給予一些啟示,也讓自己能夠更好地依循。
1.勿擾他人。(做一件事難免會影響他人,但要盡量避免對別人產(chǎn)生壞的影響。)
2.做事考慮后果。(任性的行為有時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果不值得甚至無法承受,便不要去做了。)
3.不后悔選擇。(無論結(jié)果如何,過去已然過去,不應(yīng)該再將精力與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后悔的情緒中了,懂得反思,以讓自己今后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4.不困于過去。(不止是自己的過去,你所遇見的人多少會有一些不堪不雅的經(jīng)歷,但這些并不足以判斷他現(xiàn)在的為人,畢竟他也有可能將污垢清理干凈了,不要過分在意。)
5.幫助原則:⑴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⑵如果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不要逞強幫忙。(幫忙本身就有對能力的需求,畢竟誰也不希望好心幫壞事。)
⑶如果自己請求別人幫忙卻沒有達成目標,甚至幫了倒忙,不能責備對方。
⑷如果對方力所能及,不去幫忙。(不能慣著懶人,也不能做老好人。)
6.愛憎分明。(除了本意之外,還要懂得不能憑單一方面而產(chǎn)生固有印象,贊成正確的事與反對錯誤的事都不能因為你對當事人的情感好壞而發(fā)生改變,通俗講就是你喜歡一個人并不影響你討厭他做的壞事。)
7.詩意原則:⑴不沉迷于虛擬。
⑵留意生活,在意身邊的人與事,善于發(fā)現(xiàn)美。
⑶懷抱信仰。
8.向更強大的自己前進。(讓自己擁有保護希望保護的人的力量,能解決更多的困難。)
9.不說廢話。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愛惜,敬畏生命。
12.做一個溫柔的人。
……

? ? ? ?以上便是本篇專欄的全部內(nèi)容(沒有參考任何文獻,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
? ? ? ?下一篇正篇專欄同樣是生活哲學,但內(nèi)容更加豐富與深刻,需要兩三周來整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