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eline和Workflow的區(qū)別是什么?

上周二追光、華強、映和動畫、影用科技四位大佬云集【ftrack聊天室】,大佬們聊得熱火朝天,對每個問題都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聊天室內的小伙伴也紛紛在彈幕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思考。
直播結束后,影用科技的徐大對于“pipeline和workflow的區(qū)別是什么?”做了自己的總結,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作為一名流程TD,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但是在平常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朋友對這兩個概念還是比較模糊的。而且縱使是大佬們之間的理解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別。
為了統(tǒng)一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我覺得確實有必要寫一篇東西來科普一下。(當然,我的理解也不是標準答案,大家僅做參考,有異議的也歡迎找我交流?。?/p>

為什么要區(qū)分這兩個術語?
在開始解釋定義之前,我們最好先弄清楚一件事——精確地區(qū)分這兩個術語的意義是什么?
在很多的語境下,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意思是非常接近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Pipeline TD這樣的職位名稱,很少會聽到Workflow TD這樣的稱呼,但了解Pipeline TD工作內容的人一般都知道,無論是Pipeline還是Workorkflow通常都屬于Pipeline TD的工作范疇。
當你的老板或者藝術家們和你討論工作流程問題時,無論他們使用的術語是Pipeline還是Workflow,通常情況下都指的是生產方式相關的問題。
所以,你確實無需無時無刻地摳這些字眼兒,在非專業(yè)的語境下完全可以根據(jù)韻腳需要Freestyle選擇說哪個詞。但是,這并不意味這兩個詞之間沒有區(qū)別。
對于專業(yè)的流程TD來說,這兩個詞有著明確的區(qū)別,并且對這些區(qū)別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著你審視流程架構的維度。有句話叫:夏蟲不可以語冰。視角上的缺失是悲哀的,對于流程設計專業(yè)來說有時甚至是致命的。
什么是Pipeline?
我一般把Pipeline翻譯為“管線”,顧名思義,它應當像管子一樣,存在較為確定的輸入和輸出。
雖然一些情況下,Pipeline會被用于指代相對復雜的流程系統(tǒng),但是通常情況下,它可以更加精準地表達一個輸入到一個輸出之間的線性關系。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假如在某個動畫電影制作中,我們決定使用abc格式的文件將攜帶動畫信息的模型數(shù)據(jù)從動畫環(huán)節(jié)傳遞給燈光環(huán)節(jié),這就是一條Pipeline。其實,在沒有Pipeline的情況下,我們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完成這個過程。如果項目很短,這個過程重復的次數(shù)并不多,我甚至可以每次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是,通常情況下,專業(yè)內容制作公司所面臨的問題往往非常復雜,相同的過程需要成千上萬次地進行。沒有一些結果可控的固定流程來支撐,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
明確的接口定義加上程序化的過程實現(xiàn),將大幅提升組織對生產結果的控制能力,這就是Pipeline存在的意義。也是國內外頭部內容制作公司如此重視Pipeline技術的主要原因。
回過頭來梳理一下Pipeline的概念:可以這么說,Pipeline是對數(shù)據(jù)流通方式的定義,它是個抽象的概念,是每一次數(shù)據(jù)傳遞操作的理論依據(jù)。
在Pipeline TD的實際工作中,你所需要面對的往往不止是局部的數(shù)據(jù)流通關系,而是涉及了大量環(huán)節(jié)的復雜系統(tǒng)。這樣的復雜系統(tǒng)往往涉及了很多的規(guī)則和技術,需要精心地構建。
Pipeline TD最重要的工作往往就是Pipeline的設計,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基于設計開發(fā)工具,來輔助Pipeline的實施。
什么是Workflow?
Workflow可以直接翻譯成工作流,中英文術語都非常的貼切。
當我們談到work,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談論的是人的工作。因此Workflow的含義更多是偏向人的協(xié)作方式的。一般情況下,Workflow的制定會考慮更多關于工作實施的內容。
“流(Flow)”是Workflow的另一半,它描述了日常工作的另一個性質——流動性。這是經過設計的協(xié)作方式具備的典型特征,所有的事件都在非線性的活動網(wǎng)絡中順滑地進行。是否絲滑也是評價一套工作流質量的主要考量指標。
作為Pipeline TD,Workflow同樣是你不可回避的工作內容。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你需要不斷地思考、觀察、打磨才能逐漸構建起一套優(yōu)秀的工作流框架。當然,在此之前,你最好可以具備一些理論知識,來確保自己知道在做什么。
構成工作流的主要單位是“事件”。我們不可能捕獲工作中的所有人的所有行為,呼吸、撓癢癢、上廁所,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與協(xié)作相關的活動。當這些提前定義的活動發(fā)生時,我們需要捕獲它,這就是事件。
實時發(fā)生的各種事件構成了工作流的脈搏,與此同時,數(shù)據(jù)在管線中有節(jié)奏地傳輸,這就是Workflow與Pipeline的關系。這種描述可能比較抽象,你能領會這種微妙的關系嗎?
定義事件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你可能很容易地關注到與目標相關的那些事情,而例外的情況和突發(fā)的事故則往往需要吃一塹才能長一智。所以,Pipeline TD的經驗確實如真金白銀一樣值錢。
在完成了事件的定義之后,就到了設計行為規(guī)范來應對各種事件的階段了。此時,你需要做大量的溝通,充分傾聽藝術家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日常,結合內外因素全面地考慮辨別問題的本質,才能設計出合理可行的工作流。由于工作流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整體效率,因此脫離實踐的紙上談兵是非常危險的。
構建Workflow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優(yōu)先考慮為日常工作制定標準。比如,內容審核、文件版本控制、技術支持工單等等。你可以為生產任務制定通用的生命周期,也可以為內部審核會議制定標準化的會議流程以及會議記錄模板……
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應對不可預期的狀況也是工作流設計的重點內容,你可能需要更早地形成原則,比如“人身安全大于數(shù)據(jù)安全”,或者“優(yōu)先完成主要角色的資產”等等,并基于此靈活應對,而非總是拍腦袋做決定。同時也不能抱殘守缺,死抱著冰冷的規(guī)則鉆牛角尖。在不影響整體的前提下,充分地考慮兼容性,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才是成熟TD該做的事情。
讀到這里,你應該已經看出了,不同于定義精確的Pipeline,Workflow的定義非常的廣泛,甚至需要考慮到公司運營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這并不是Pipeline TD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它需要更多相關人員的參與,骨干藝術家、制片、CG總監(jiān)(或者VFX總監(jiān))、導演、制片人甚至所有的企業(yè)高管。
從涉及的領域上看,合理的Workflow需要涵蓋大量直接CG內容制作以外的活動,包括而且不限于考勤、軟硬件運維、人力調度、其他的集體活動等方方面面。
Pipeline和Workflow的對比
首先,這兩個概念并非涇渭分明的,大多數(shù)非專業(yè)語境下甚至可以混用。
Pipeline往往具有明確的輸入輸出,關注的是數(shù)據(jù)的流通;而Workflow則相對邊界模糊,關注的是人的協(xié)作。
Pipeline具備更強的產品性質,設計僅取決于技術,具備很高的復用性,同時也很方便替換;Workflow遵循較為基礎的原則,設計上依賴資源,很難適用于不同的團隊或不同的業(yè)務。
思考一個小問題,看看你領會了沒有
Pipeline TD經常做的一件事——繪制生產流程拓撲圖——把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以節(jié)點圖的方式連接起來,你覺得這件事屬于設計工作流的范疇還是設計Pipeline的范疇呢?
歡迎小伙伴們加入ftrack俱樂部和我們一同交流。

周二晚上8:30

網(wǎng)易汪斌大大
做客【ftrack聊天室】
B站:ftrackchina
https://live.bilibili.com/21512308

準時開播
想要前幾期演講錄屏的小伙伴,
請發(fā)郵件到:china@ftrack.com
我們將提供專屬鏈接
張新楠老師
《虛擬化制作的進化過程》
魯大&徐大&牛大&山水
《為什么CG公司間流程非得不一樣》
娃導&米導
《Ello幕后故事》
王凱老師
《ftrack在CG生產中的應用》
陸地老師
《007的制作和雷神中洛基的建模解析》
貓大
《諾華視創(chuàng)有關ftrack一點微小的經驗》
羅神
《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流程架構和項目類型中浪》
吳志勇老師
《梵文古籍數(shù)字化生產流程管理案例分享》
牛瀟老師
《如何構建在家辦公的硬件架構》
楊涌濤老師
《從業(yè)20年的獨家經驗與遠程網(wǎng)絡部署的建議》

來自北歐的流程管理軟件!誕生于2008年,發(fā)展到2011年正式成為全球普遍使用的商業(yè)軟件。作為世界一流的娛樂媒體行業(yè)流程管理軟件,全球數(shù)千家企業(yè)用戶和不計其數(shù)的個人藝術家都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