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災(zāi)》 第1章 遺跡 1

?大約初夏的時候,幻想鄉(xiāng)里下起了一場傾盆暴雨,來勢急速猛烈,伴隨著電閃雷鳴。村民們躲在家里,只聽著外面大雨磅礴,遠處隱約傳來山體滑坡的轟鳴。
?
苦苦等了一天一夜,等到第三天天亮,暴雨終于消散,給村莊造成了不少破壞,一些低洼地帶還能看到明顯的洪水痕跡,山上幾噸重的巨巖都被沖刷下來。村民見到此景無不膽戰(zhàn)心驚,萬幸的是村莊建造高地上,從洪水中幸免于難。
?
等到太陽升高,確定暴雨不會再來了,村民們就陸續(xù)組織人手,去填埋洪水沖刷的溝壑,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把溝壑四周的沖開的泥土鏟平,聚攏在一起,再填埋進溝里去。
?
挖泥的時候,就有眼尖的人在泥沼中看到了一塊磚頭大小、模樣奇怪的碎石,刨出來拿近了看,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顏色黝黑,形狀扁平、有棱有角,不太像河床的鵝卵石,反而像是切割出來的石板。
?
大家把石板上的泥土擦干凈,一些細小的紋路就顯露出來,縱橫排列有序,越看越像是人工雕琢的圖案符號。
?
然后眾人繼續(xù)沿著溝壑四處搜尋,最終刨出十幾塊模樣類似的石板,零星散布在溝壑周圍,尺寸有大有小,每塊石板上面都刻有圖案紋理。
?
村莊的古董販子打聽到了神秘石板的消息,立刻找到當事村民,花錢盡數(shù)買購買這些石板。他知道前來挖泥的村民們見短識寡,無法釋讀石板的含義,但村子里不乏博聞多識的收藏家,對古籍文物感興趣的人,肯定愿出大價錢收購,到時候轉(zhuǎn)手賣出即可掙一筆大錢。
?
果然,等到第二天早上,鈴奈庵的店主就拜訪了古董販子,看了石板,立刻開出五倍于收購費用的價格,從古董販子手中買下了全部石板。
?
把石板運回家里后,鈴奈庵店主立刻查閱書籍資料,開始著手研究石板的內(nèi)容,他認識不少古代文字,看得出那石板刻著的圖案并非繪畫,而是極為古老的象形文字。
?
接下來幾天里,店主翻遍了藏書,就是找不出契合石板文字的資料。他確定的是,從形狀筆畫來看,最接近石板文字的就是中國商代的甲骨文,但也僅接近罷了,石板文字真正的年代,恐怕比商朝更加古老。
?
店主研究石板了很久,一直沒有頭緒。小鈴看到父親如此糾結(jié),忍不住好奇心,就問父親,能否把石板讓她看看,或許她能看懂其中的含義。
?
鈴奈庵事件發(fā)生以后,小鈴被折騰得差點丟了性命,從此變得收斂謹慎了許多,不敢隨便閱覽來路不明的書籍,但眼下這些石板都是從泥坑里挖出來的,上面刻的文字大抵是古代人類的語言,看上一眼總該沒太大問題。
?
小鈴就從石板中抽出一塊,捧在手里開始端詳。沒想到的是,與父親一樣,她也看不懂石板上刻的字。
?
“真是奇怪了,”小鈴訕訕地對父親說,“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
?
店主放棄了石板的研究。然而小鈴仍然不死心。轉(zhuǎn)過天來,她用布袋包了一塊石板帶在身上,來到村莊中心的寺子屋拜訪上白澤慧音老師。
?
小鈴?fù)茰y石板可能是某個中國古代文明的產(chǎn)物,可惜自己對歷史一知半解,如果能請慧音老師判斷出石板產(chǎn)生的朝代,再從后續(xù)朝代的史書入手,或許就能找到一些線索。
?
小鈴來到寺子屋,說明了自己的來意。這天私塾沒有開門,慧音也閑得下來,就請她來到寺子屋的書房敘述。
?
小鈴從袋子里掏出石板,遞給慧音,說:“上白澤老師,我猜測這塊石板上刻著的是文字,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些接近,但可能更古老一些,我想不清楚是哪個朝代人制造的?!?/p>
?
慧音望著手中的石板,上面刻著的文字符號的確如同小鈴所言,是某種象形文字,自己好像從哪里見過這樣古老的文本。
?
她起身沿著書架尋找一陣子,終于找到了一本顏色暗黃的古籍,小心地翻開以后,遞給小鈴,問:“你看看,和甲骨文相比,石板上的文字是不是與這個文字更像?”
?
小鈴認真看了很久,才回答說,從形狀結(jié)構(gòu)來看,書上描繪的文字確實更接近石板,但奇怪的是,她也看不懂書上的文字,這又是為什么呢?
?
慧音慢慢點頭,開始給小鈴解釋。
?
根據(jù)慧音的說法,人類語言最初都誕生于表形文字,以漢字為例,殷商甲骨文就是如此,經(jīng)過漫長的演化,漢字逐漸轉(zhuǎn)變?yōu)橐庖粑淖?,在此之前文明所留下的筆畫痕跡只能成為符號,尚不可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字
?
小鈴讀懂任何文字的前提,是她所看的東西可被稱之為文字。慧音拿給小鈴看的古籍,上面描繪著半坡陶文,即是所有漢字的前身,只能說是一種接近文字形式的符號。小鈴能力無法發(fā)揮,自然看不懂。
?
小鈴想明白了一些,又問:“那按照您的說法,石板產(chǎn)生的年代竟早于夏朝嗎?”
?
“看這個樣子可能是了,”慧音說,“我也不敢百分百確定,但估計是上古時代的產(chǎn)物”
?
慧音所講的上古時代,其實是一系列極為遠古的中華部落文明。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更遠古的時期也存在過部落文明,分別由五個帝王統(tǒng)治著,不過那時文字還未系統(tǒng)化,發(fā)生的事件或人物無法在器物上記錄下來。
?
慧音的意思是,既然上古時代沒有文本手稿記錄,發(fā)生的事件就只能口口相傳,經(jīng)過了幾代人的反復(fù)流傳,中間不知道被修改過多少次,最后就演變成了神話故事,諸如《后羿射日》或者《共工怒觸不周山》等等,至于是否真的存在過那些偉人神靈,誰也不知道。
?
這就是最讓小鈴無法理解的地方。這樣昌盛的部落文明,誕生了無數(shù)偉大的存在,偏偏沒有給后人留下遺跡,倒是神話傳說廣而流傳。
?
小鈴再仔細一想,就感到更奇怪了?;垡羧绱司v史,應(yīng)該知道人類文明的事情才對,但聽她的話說,慧音對于上古時代的描述模棱兩可,換句話說,她其實也不清楚夏朝之前的歷史到底是怎么回事。
?
慧音看出了小鈴的疑惑,于是給她解釋。從慧音自己的角度看來,歷史并不是虛無的概念,而是連續(xù)一致的介質(zhì)。這就是慧音最強大的地方,她的能力類形同概念媒介,能夠讓將抽象信息轉(zhuǎn)化為類似實體的介質(zhì),由此對歷史介質(zhì)進行編輯或者修改。
?
但問題就出在這里。面對上古時代的歷史,慧音嘗試施展她的能力,試圖編輯修改,但無論如何,都無法觸碰到任何介質(zhì)一片空無,什么都沒有。
?
慧音知道,這樣詭異的現(xiàn)象發(fā)生,只存在一個解釋:歷史本該是連續(xù)的,延伸到上古時代這里,突然變得不連續(xù),她的能力就不管用了。
?
“不連續(xù)……” 小鈴想了想,說,“您的意思是,歷史出現(xiàn)了中斷?”
?
“確定的說,就是時間意義上的中斷,”慧音點點頭,“之前我在數(shù)學(xué)課上講過函數(shù)分析。如果你還記得的話,應(yīng)該能理解連續(xù)性的含義?!?/p>
?
小鈴當然能理解,只是她實在很難想象,一個消失文明的遺物,如今毫無征兆地出現(xiàn)在幻想鄉(xiāng),而且陰差陽錯流通到了自己的手上,以這種巧合的方式重見天日。
對于慧音這樣的學(xué)者來說,這些石板肯定能提供珍貴的歷史知識。
?
“如果我們能翻譯出石板的文字,是不是就知道上古文明消失的真相了?” 小鈴問。
?
“可能吧,”慧音平淡的說,面對這樣巨大的秘密,她似乎沒有什么興趣。
?
“您不想破譯石板的秘密嗎?” 小鈴好奇的問,“您不是歷史學(xué)家嗎?”
?
“無論上古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他們絕對沒遇上什么好事,”慧音終于變得嚴肅,“否則,哪有人愿意自己的歷史從時間線被抹除?!?/p>
?
小鈴想了一會兒,頭腦大概清楚了一點,慧音說的“抹除”,并非是天災(zāi)或者人禍,導(dǎo)致文明覆滅。這樣是不夠的,而是現(xiàn)實上的抹除,讓上古文明之民根本就沒有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過,只存在于抽象的神話中。
?
只是不知道,慧音說的“原因”,是如何做到把一個存在了幾百年的文明,從現(xiàn)實層面抹除掉了的。
小鈴開始感到頭皮發(fā)麻?;垡舻囊馑己苊黠@,這些剛剛出土的石板,上面或許的確記載了上古文明的秘密,也很可能包含了文明滅亡的原因,但這種信息超過他們理解范圍的極限,就變得太過危險了,誰能保證,一旦被解讀出來,會不會對幻想鄉(xiāng)產(chǎn)生無法預(yù)料的影響?
?
小鈴被慧音徹底說服了,就問:“我相信您的判斷,那咱們怎么處理這些石板呢?”
?
慧音皺著眉頭想了會,說:“這種珍貴的文物隨便扔掉也不合適,放在家藏好,別讓其他人知道,應(yīng)該就沒問題了。如果你我都看不懂,別人想搞清楚也不太可能?!?/p>
?
兩人決定放棄破譯石板,不再追尋其中的秘密。但讓她們沒預(yù)料到的是,世上很多事情往往事與愿違,越不想面對的麻煩,反而自己找上門來。
?
還要說回當初發(fā)現(xiàn)石板的村民,看到石板能賣出這么高的價錢,非常高興,第二天就自發(fā)組織起來,想要找到更多的石板。
?
一伙人沿著洪水溝渠逆向?qū)ふ?,找了一陣,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土堆,土堆周圍全是水洼,看上去就是被洪水沖開的。大家認為,石板很可能就是從土堆里面沖出來的,就開始挖土堆頂端的淤泥。
?
挖了半個小時,石板沒找到,倒是遇到了一些顏色黝黑的石磚,想把這些石磚挖出來,卻發(fā)現(xiàn)石磚下面還有很長一截,都深深地埋在土里。
?
有人掄起鋤頭鑿在石磚上,一個白點也沒留下來。村民們看到都傻眼了,鐵做的鋤頭都挖不動,這石磚該是多堅硬啊。
?
大家就繼續(xù)挖。挖得越深,就有越多的石磚建筑從土壤里暴露出來,大部分是單根柱子,下面墊著石墻石瓦,而且這些建筑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
?
村民們這時才意識到,他們挖出來的石磚和石磚下面的建筑,是一個埋藏在土里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