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
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的高度重視。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讀書的民族。鼓勵讀書、提倡閱讀,在書香中培育崇高理想、涵養(yǎng)浩然之氣、塑造精神品格,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往今來,藝壇總是與書香相伴。許多文藝大師留下了動人的讀書故事。蘇東坡讀《阿房宮賦》如癡如醉,夜不成寐;侯寶林頂風冒雪跑到北京圖書館抄讀明代笑話書《謔浪》,正是對讀書的癡迷,成就了他們藝術的輝煌。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藝術門類互融互通,文藝新形式層出不窮、新類型不斷涌現(xiàn)、新空間開辟拓展,更需要把閱讀當作生活方式,把學習當作人生大事,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登頂藝術高峰的階梯鑄得更加穩(wěn)固、更加堅實。
閱讀的本質是學習。在人生的道路上,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唯有善于學習,才能自我超越,不斷進步。正所謂“讀書萬卷始通神”,文藝創(chuàng)作是艱辛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尤需在廣泛閱讀中轉益多師,在專心致志中厚積薄發(fā)。作家藝術家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走好立己鑄己之路,離不開閱讀;激發(fā)創(chuàng)意靈感、豐厚審美修養(yǎng)、錘煉藝術表達,奉獻精湛精美之作,更離不開閱讀。讀理論,搞懂為誰創(chuàng)作、如何創(chuàng)作的根本道理,才能堅守人民立場,把穩(wěn)創(chuàng)作方向。

讀經典,領悟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才能厚植創(chuàng)造根基,展現(xiàn)中華文化神采。讀歷史,增強歷史自信和歷史自覺,才能樹立大歷史觀,納山河于筆端,匯百代于當下。讀新作,感知新時代新征程大千氣象,才能緊跟時代步伐,把創(chuàng)造寫到民族復興、人民奮斗的史詩上。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投身創(chuàng)作實踐,為作家藝術家提供了學真知、悟真諦的不二法門。對于作家藝術家而言,閱讀是“輸入”,創(chuàng)作是“輸出”,二者同根同源,互促互通。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講,閱讀的歸宿是創(chuàng)作,閱讀的成果是作品。只有緊扣創(chuàng)作這一中心任務,在生動的藝術實踐中,把閱讀書籍與閱讀生活融通起來,把讀懂典籍與讀懂現(xiàn)實貫通起來,把理論知識與創(chuàng)作實踐匯通起來,以閱讀提升創(chuàng)作之力,以作品彰顯閱讀之效,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
文藝工作者身處聚光燈下,受到輿論高度關注,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產生影響。加強閱讀引領,涵育閱讀風尚,讓中華大地書香四溢,是文藝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文藝工作者既要帶頭讀書,在閱讀中修身養(yǎng)志,增進技藝,更要擔當“讀書大使”,成為新時代的“閱讀代言人”,把書籍之益、讀書之樂、閱讀之美傳遞給更多的人。伴隨著書香中國建設的進展,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社會到家庭,從現(xiàn)實社會到虛擬空間,農村書屋、草原書屋、社區(qū)書店、24小時書店等閱讀新空間,全民閱讀、數字閱讀、親子閱讀、地鐵閱讀、閱讀社交等讀書新風尚,構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為文藝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題材。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深入閱讀現(xiàn)場,敏銳捕捉捧書而讀者的沉吟思索、會心微笑,傾情講述新時代的閱讀故事,細心刻畫閱讀者形象,展現(xiàn)學習型政黨、學習大國建設的豐碩成果,讓和煦清新的閱讀之風、學習之力鼓舞每一顆努力向上向善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