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訓練傷的防治理論(第一課)
課目:軍事訓練傷的防治?
目的:通過學習使大家掌握軍事訓練傷的防治理論,提高在軍事訓練中對軍事訓練傷防治的能力。?
內容:一、軍事訓練傷病概述
? ? ? ? ?二、部隊訓練生理、營養(yǎng)及心理學基礎
? ? ? ? ?三、部隊訓練傷病流行病學?
? ? ? ? ?四、部隊訓練傷病防治原則
時間:15?分鐘
方法:我講你聽著,評論區(qū)發(fā)言
要求:1.嚴格課堂紀律,認真做好筆記并且一鍵三連
? ? ? ? ?2.勤學勤問,大膽發(fā)言?
? ? ? ? ?3.理論聯系實際,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
第一個內容?
軍事訓練傷病概論
一、定義
(一)軍事訓練傷
軍事訓練傷是指軍事訓練直接導致參訓人員的組織器官功能障 礙或病理改變,簡稱訓練傷。主要是由軍事訓練與運動發(fā)生的骨與 關節(jié)損傷、軟組織損傷及器官損傷等。
(二)軍事訓練性疾病
軍事訓練性疾病是指在軍事訓練的運動科目中,由于訓練強度、 內容、方法和地理氣候等因素對訓練者機體的影響,引起生理功能 異常,出現的征候群或疾病。比較常見的有:過度訓練、過度緊張、 運動性尿異常、訓練性胃腸神經官能癥、訓練性精神障礙,以及由 訓練環(huán)境引起的中暑、凍傷和高原反應等。
二、分類
分為兩大類:軍事訓練傷與軍事訓練性疾病。
(一)軍事訓練傷
1.骨與關節(jié)損傷:主要包括骨折、關節(jié)扭傷與脫位。
2.軟組織損傷:是指除骨以外的組織損傷及創(chuàng)傷性炎癥。主要 包括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及神經等組織的擦傷、挫 傷、撕裂撕脫傷、急(慢)性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肌腱炎、 腱鞘炎、肌筋膜炎、滑囊炎及滑膜炎。
3.器官損傷:是指在軍事訓練過程中發(fā)生的頭部、胸部、腹部 及眼、耳、口腔頜面部的損傷。
(二)軍事訓練性疾病
1.各系統軍事訓練性疾病:在軍事訓練中,可因訓練與運動引 起身體某些系統出現訓練性疾病,如過度訓練綜合征、訓練性暈厥、 運動性血尿、運動性哮喘、訓練性腹痛、訓練性低血糖癥、訓練性 精神障礙等。
2.特殊環(huán)境下的軍事訓練性疾病:在寒冷、高溫、高原、戈壁 沙漠、海訓等特殊環(huán)境地區(qū)進行軍事訓練或勞動,除了會發(fā)生常見 的訓練傷外,還因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一些特殊的訓練性疾病及損傷。
(1)寒冷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訓練性疾病:如凍傷、凍瘡、凍僵、雪 盲。
(2)熱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訓練性疾病:如中暑、毒蛇咬傷、螞蟥叮 咬傷、野生植物過敏。
(3)高原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訓練性疾病:如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肺 水腫、高原昏迷。
(4)戈壁沙漠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訓練性疾病:如中暑、脫水及適應 不全癥等。
(5)瀕海訓練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訓練性疾病:如日曬傷、淺部真菌 及濕疹、海蜇皮炎等。
三、軍事訓練傷病防治的意義
部隊軍事訓練傷病防治不僅是一個醫(yī)學問題,同時還是一個重 要的軍事問題。因為訓練傷病直接影響部隊訓練和參訓率,損害人 員健康,影響軍隊的作戰(zhàn)準備過程。例如,海灣戰(zhàn)爭中,美軍遭受 沙漠、酷暑、缺水和有害昆蟲的折磨,在開戰(zhàn)前?5?個月有?2000?多人 被送回國治療,其中大多是中暑。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 我軍有一個營受命向某高地穿插,由于連續(xù)在高溫天氣下行軍,共 發(fā)生中暑?206?人,耽誤戰(zhàn)機?17?小時。所以說訓練傷病是不可忽視的 一個戰(zhàn)斗力問題。搞好軍事訓練傷病防治工作,不僅可以減少傷病 發(fā)生,降低傷殘率,提高復訓率,而且對穩(wěn)定軍心、激發(fā)部隊崗位 練兵熱情、提高軍事訓練質量、加強基層部隊建設等,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義。
第二個內容?
部隊訓練生理、營養(yǎng)及心理學基礎
第一節(jié)?
運動訓練對生理機能的調節(jié)與適應?
一、神經系統
軍事訓練的各種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進行的,而各種 訓練活動對神經系統也會產生相應的影響,使機體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在訓練時,中樞神經系統迅速動員和發(fā)揮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使之 協調以適應肌肉活動的需要,這就提高了大腦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
在軍事訓練中,跑步、障礙、射擊、格斗、投彈等訓練動作技 能的建立和完善一般都要經過泛化、分化、和鞏固三個互相聯系的 階段。
二、運動系統
軍事運動訓練,可使骨骼肌的體積增加,同時肌肉中的毛細血 管也更加發(fā)達,從而使肌肉變得有力。表現在肌肉有更強的收縮力, 更快的收縮速度和持久的耐力。
訓練還可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體各部的肌肉 活動協調,反應迅速、準確,肌肉韌帶伸長和堅韌,附著點穩(wěn)固, 并使關節(jié)活動范圍擴大而不易受傷。經過不同訓練的戰(zhàn)士,肌肉的 功能狀態(tài)也不一樣,受過科學訓練的戰(zhàn)士,肌肉的血管形成作用更 加完善,能夠給收縮過程提供更多的能源物質和更多的氧,運動時 不易疲勞,運動成績明顯提高。
三、呼吸系統
運動訓練時,為滿足供氧和排除二氧化碳的需要,在神經和體 液的調節(jié)下,呼吸增強、加速。所以,軍事訓練對呼吸機能有良好 的作用。
(一)肺容量。運動訓練可使呼吸肌發(fā)達,從而胸部的活動幅 度加大,肺的容量增加。肺容量常用胸圍呼吸差表示,一般為?6~8?厘米,經過系統訓練可達?9~10?厘米;也可用肺活量表示,一般男 性為?3500~4000?毫升,女性為?2500~3000?毫升,經過系統訓練, 肺活量可顯著增大。
(二)肺通氣與肺泡通氣量。肺活量只代表機體在靜止狀態(tài)下 盡最大努力呼出的氣量,而肺通氣量則能反應運動時呼吸的功能狀態(tài)。肺的每分鐘通氣量是指每分鐘進出肺的氣體總量,安靜時一般 成人通氣量為?6~8?升/分;最大通氣量是指一分鐘內以最深最快的 呼吸動作所能呼出的氣體總量,通常只測?15?秒的呼出氣量,然后再 推算出每分鐘的最大通氣量。一般成人的最大通氣量,男性?100~?110?升,女性為?80?升。
(三)最大攝氧量。它反映人體極量運動時心肺功能及代謝水 平,是評價戰(zhàn)士訓練中體力耐力較好的指標,最大攝氧量受民族、 性別、年齡、遺傳和訓練等影響,一般男性高于女性,20?歲左右最 高,25?歲以后隨年齡增長而減低。運動訓練可提高最大攝氧量?10?%~20%。
四、心血管系統
訓練時心血管系統執(zhí)行供氧、運送營養(yǎng)物質和運送代謝產物的任務。 因此,訓練一經開始,心血管系統即及時發(fā)生適應性變化,主要表 現在心輸出量、血壓和血液再分配上。
(一)心輸出量。心率(次/分)與每搏輸出量(毫升/次)之 積即為心輸出量,是衡量心血管系統效能的主要指標。人在安靜狀 態(tài)時,心率一般在?60~80?次/分,每搏輸出量在?60~80?毫升/次, 心輸出量在?3~5?升/分;訓練時,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可達?15~25?升/分;訓練有素者可達?35?升/分,表明心臟具有巨大的潛 力(心力儲備)。訓練時,心率與每搏輸出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不同的, 增加極限值也不一樣,研究表明,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大,心率增快 至?133?次/分,每搏量達最高點,約為?153?毫升;當心率增快至?166?次/分,每搏量開始下降;心率增至?188?次/分,每搏量進一步下降, 僅為?143?毫升。所以為加強心臟收縮力量,提高每搏量,訓練強度 的安排,原則上使心率達到?130~160?次/分為宜。
(二)血壓。我國青年人在安靜時血壓平均在?90~130/60~80?毫米汞柱。訓練時肌肉收縮可影響到血壓和靜脈回流
(三)血液再分配。訓練時體內血液需重新分配,以適應新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供應呼吸肌及骨骼肌的血液大量增加;其次,為 加快機體散熱而流向皮膚的血液量也增多;心臟冠狀動脈血流量增 加?2~3?倍;大腦的血液供應平時就比較高,運動時維持基本不變; 腎、肝、腸、脾等腹腔臟器,則血流量相對減少。因此,一般要求 在飯前、飯后?0.5~1?小時內,不宜進行劇烈活動。
五、血液系統及其他
(一)血液。1血糖:人在安靜狀態(tài)時血糖含量?3.9~6.1?毫摩 爾/升,訓練時肝糖原不斷分解補充肌肉的需要,在尚未充分調動出 來時,血糖稍降低,在肝臟釋放出充分的糖原后,一方面維持肌肉 活動需要,一方面維持血糖的正常水平。2血乳酸:在安靜狀態(tài)下, 血乳酸?0.5~1.7?毫摩爾/升,訓練時可增至?15.2?毫摩爾/升。
(二)腎臟。訓練時由于出汗增加,腹腔臟器供血減少以及血 漿水分減少等原因,致尿量減少,尿中乳酸含量增高,并可出現少 量蛋白。
(三)體溫。訓練時可使體溫升高,以利于全身各器官系統充 分發(fā)揮功能。體溫升高與訓練環(huán)境(氣溫、氣流、熱輻射等)有一 定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訓練時,體溫不超過安靜時的?1?攝氏度。
(四)體重。青年戰(zhàn)士特別是新兵,身體尚在生長發(fā)育階段。 合理系統的軍事訓練、勞動作業(yè)和膳食營養(yǎng)保證,體重一般是逐步 有所增加,而后穩(wěn)定在一定水平上。有的戰(zhàn)士入伍初期由于不完全 適應部隊的緊張生活和訓練,體重可能一時減少,但不久即應回升。 如果在軍事訓練中出現體重持續(xù)下降現象,應考慮到訓練方法和運 動負荷量選擇是否合適的問題,以防止過度訓練。
第二節(jié) 訓練的膳食營養(yǎng)需要
營養(yǎng)對軍隊影響很大,它不僅關系到軍人的健康和生存,而且 影響軍事訓練效果,有時可牽制軍事行動。外軍認為,在訓練和戰(zhàn)斗條件下,保障軍人得到豐富的飲食是增進身心健康,激發(fā)其積極 性,提高其智力、體力與勞動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
一、合理膳食營養(yǎng)的原則
1、熱量平衡:由于戰(zhàn)士訓練時能量消耗大,所以要及時的補給 充足的熱量,一方面滿足機體的正常需要,另一方面使戰(zhàn)士保持充 沛的訓練體力,并有一定的熱源儲備。但熱量不宜過多,因為過多 的熱量將引起脂肪增多,使身體發(fā)胖,所以膳食要科學合理。由于 訓練課目的不同,總的熱量消耗也不同,補充熱量要根據食物的發(fā) 熱量和人體能量消耗而定。
2.熱源質的比例適當:戰(zhàn)士熱源質以糖為主,脂肪最少,對多 數訓練科目,蛋白質、脂肪和糖的比例為?1:0.7:4。耐力項目的 比例要提高為?1:1:7,做到高糖、低脂肪。
3.充足的維生素:由于戰(zhàn)士訓練時的代謝旺盛,激素分泌增加, 同時由于大量排汗,維生素的損失較多,所以要補給充足的維生素。 同時,合理增加維生素還可以提高訓練成績。對維生素的需要量, 因訓練科目有所區(qū)別,長時間的耐力性項目對維生素?B1、維生素?C?的需要量很大。
4.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嚴格的飲食時間、飲食質量以及食物 的分配。進食時間要與訓練的時間相適應,大量運動訓練前的一餐 至少在?2.5?小時前完成。正常情況下胃的排空時間為?3~4?小時,精 神緊張可使胃的排空延緩到?5~6?小時,提前進餐的目的在于使劇烈 運動是上消化道的食物基本排空。劇烈訓練不宜吃得過飽,對于一 些接觸性的訓練項目尤應注意。訓練后人體的血液相對集中在肌肉 及皮膚等運動器官,為使心肺等功能恢復至相對平靜及消化道有一 定的準備,訓練后的進食應安排在訓練結束后的?30?分鐘后,劇烈訓 練后切忌暴飲暴食。
5.一日三餐食物分配要科學:一日三餐食物熱量的分配應根據 訓練任務進行安排。上午訓練時,早餐應有較高的發(fā)熱量,并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等;晚餐的熱量不易高,以免影響睡眠。一般 情況下,早、午、晚三餐的熱量大致為?30%、40%、30%左右。在 大運動量訓練時,熱量消耗增加為?20922~25106?千焦(5000~6000?千卡)或更多時,可考慮加餐的措施;因訓練時間長,飲食受時間 限制,可采用增加點心或快餐的辦法,但應注意添加食物的全面營 養(yǎng)和營養(yǎng)密度問題。
6、食物烹調要科學:食物在烹調和保存是避免營養(yǎng)素的損失, 并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利增進食欲。同時參訓人員在獲得質量 良好的平衡膳食情況下,不必要在額外補充營養(yǎng)品,在預防營養(yǎng)不 足對訓練能力影響的同時,也應注意營養(yǎng)過剩的不良影響。
二、各訓練科目的營養(yǎng)特點
軍事技術、戰(zhàn)術訓練水平的提高,對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敏 性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科學的飲食營養(yǎng)有助于各種訓練動作的發(fā)揮。
(一)速度性運動的營養(yǎng)特點
速度性運動包括?100?米跑、百米障礙和戰(zhàn)術訓練課目。這些訓 練課目訓練時,主要靠糖的無氧酵解供應能量,體內酸性產物較多。 另外,對神經系統的要求較高,要求興奮與抑制轉化速度快。因此, 其營養(yǎng)特點是供給體內能源要迅速,要減少酸性物質的形成。故應 增加富含糖、維生素?B1、維生素?C、磷及蛋白質的食物,應多吃蔬 菜。
(二)耐力性運動的營養(yǎng)特點
耐力性運動如長跑和徒步行軍等訓練課目,訓練時熱量消耗大, 熱量主要來自糖原的有氧分解,因此,要供給足夠的糖以保持充足 的糖原儲備。另外,耐力項目對循環(huán)呼吸等機能要求也高,血紅蛋 白要維持在較高水平,要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尤其是鐵的 供給。
(三)靈敏性運動營養(yǎng)特點
靈敏性運動如器械體操和通過障礙等訓練課目,這類課目訓練動作復雜,要求技巧協調和諧,特點是高難動作對神經系統要求較 高,營養(yǎng)熱量不易過多,但要加強神經系統的營養(yǎng),膳食中多供應 含磷、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蝦米、花生、豆制品等。
(四)考核(比武)時的營養(yǎng)特點
考核(比武)時戰(zhàn)士機體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能量消耗也很大, 此時的膳食營養(yǎng)十分重要,往往因考核(比武)時的精神緊張,出 現食欲不振,消化紊亂等現象,影響成績。
1.考核(比武)前的營養(yǎng)特點
(1)飲食中要注意充分的補充糖,使糖原儲備達到最高水平。 同時,還要充分的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A?及無機鹽, 不要過分補充蛋白質及脂肪等酸性食物,以免體液偏酸,對運動不 利。
(2)葡萄糖和維生素?C,食用時間要根據考核項目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短距離考核的課目,如百米障礙等,可在考核前?40~60?分 鐘食用,而?5000?米越野等長跑項目,可在跑前食用,維生素?C?的食 用量為?140?毫克/天。
(3)考核前的飲食制度應逐步過渡到考核期的膳食。但由于考 核前都是減量訓練,能量消耗較少,所以不宜吃得過多,以免增加 體重,影響考核成績。
(4)考核當天的飲食要求應當使食物體積小、發(fā)熱量高、易消 化吸收,不要多食難于消化及產氣的食物,如肥肉、牛奶和豆類等。 食物含磷、糖、維生素?C、維生素?B1?要豐富,以糖作為主要能源, 特別是長時間耐力課目,在食物中除要有足夠的糖以外,還要有一 定的脂肪,以維持飽腹感,且由于脂肪代謝參與能量供應,不致使 血糖下降,可推遲疲勞的出現。進餐時間要根據考核時間而定,一 般在考核前?2.5~3?小時完成。
2.考核(比武)后的營養(yǎng)特點 考核(比武)戰(zhàn)士要補充熱量和水分。應即刻補充?100~150?克葡萄糖,這不僅能補充戰(zhàn)士的能量消耗,還能促進肝糖元的儲備擴 充,預防肝脂肪浸潤??己撕笠B續(xù)補充高熱量的飲食及維生素?B1、維生素?C,水、無機鹽也要連續(xù)補充,但膳食中的脂肪應盡量 減少。
三、四季各訓練期的膳食營養(yǎng)
部隊軍事訓練分布于一年四季,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 冬季訓練時,機體處于環(huán)境和代謝的雙重應激狀態(tài)。由于應激所致 的垂體腎上腺系統的緊張反應,使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發(fā)生變化,應 根據不同季節(jié)和訓練課目的特點,合理安排參訓人員的膳食營養(yǎng), 有助于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軍事作業(yè)能力。
(一)春季訓練的膳食營養(yǎng)
春季是部隊年度訓練的開始,主要是軍事共同課目訓練,訓練 強度大、難度高,戰(zhàn)士體力消耗大,膳食營養(yǎng)調配非常重要。
1.春季機體代謝的特點:春天天氣漸暖,是新陳代謝最為活躍 的時期,血液中激素明顯增加,體內產生過多腎上腺素,導致精神 緊張、情緒低落、困乏疲勞。在早春時節(jié),正值蔬菜淡季,如果調 配不好容易導致維生素缺乏,影響官兵身體健康和訓練質量。
2.膳食營養(yǎng)保障措施
(1)保證維生素的需要量:每日保持?2~3?種綠葉蔬菜,每周 有?2~3?種紅、黃色蔬菜,以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B2。如菠菜、 小白菜、油菜、胡蘿卜、黃花菜等。
(2)保證高蛋白質的質量:增加魚、瘦肉及豆制品的攝入量, 從而提高優(yōu)質蛋白的比例。
(3)補充微量元素:增加榨菜、花生、蝦皮蛋類等含鈣、磷較 高的食物。
(二)夏秋季訓練的膳食營養(yǎng)
夏秋季節(jié),部隊的軍事訓練以野外戰(zhàn)術課目為主。?1、夏秋機體代謝的特點:夏秋季節(jié)氣溫較高,大量出汗可致鉀、鈉丟失,體內電解質紊亂,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和中暑的發(fā)生。高 溫使人的食欲減退,消化不良,造成身體熱量失衡,熱能攝入量不 能滿足,以致體重減輕,訓練能力下降。
2、膳食營養(yǎng)保障措施
(1)滿足熱能供給量:注意調配多樣化清單可口的飲食,把主 餐安排在早晚涼爽的時間,餐前可準備些菜湯、綠豆湯以促進消化 液的分泌。
(2)補充水和微量元素:為防止過度脫水,在訓練前、中、后 適當補充水、鹽。飲食中應選擇一些含鉀豐富的牛肉、綠葉菜、水 果等食物,因為缺鉀時容易中暑。
(3)提高優(yōu)質蛋白的比例:人在脫水或高溫情況下,會引起蛋 白質分解代謝增加,應提高蛋白質的供給量,可提高到占總熱量的?15?%。并適當的減少脂肪的比例,可選用一些瘦豬肉、醬牛肉、魚、 雞、蛋和豆制品等。
(4)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可多食用蔬菜和新鮮水果,如西紅 柿、黃瓜、水蘿卜等,并多食用綠葉蔬菜,適當食用粗糧、豆類等 食物。
(三)冬季訓練的膳食營養(yǎng)
冬季,部隊多為戰(zhàn)術合練及野營訓練,行軍強度大。
1.冬季機體代謝的特點:訓練人員在露天環(huán)境下進行訓練,機 體散熱量大,熱能需要量增加,寒冷本身會使熱能的需要量增加?5?%~10%;蛋白質的代謝也加強,尿氮排出量增加并出現負氮平衡; 人體在寒冷條件下尿量會顯著增加,劇烈訓練時出汗量每小時高達?500?毫升。造成脫水、鉀、鈉、鈣等無機鹽排出量也顯著增加,血 液中鋅、鈣、鈉等的含量減少;低溫環(huán)境還使維生素?B1?和?B2?的代 謝異常。補充熱能、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有助于機體對低溫 環(huán)境的適應。
2.膳食營養(yǎng)保障措施
(1)提供充足的熱能:宜采用濃縮及單位熱能營養(yǎng)密度有保證 的食物,如豆腐干、熟肉或罐頭及壓縮干糧等食物,以消除機體對 低溫失調的現象。食物應多樣化,有條件時可吃海帶、蝦皮、蒜和 辣椒等,以增進食欲,可采用一日四餐或五餐制。
(2)應增加脂肪及含蛋白質豐富的食品,如肉、魚、蛋類等。 脂肪食物的發(fā)熱量可提高到總熱量的?35%左右,以助御寒、飽腹感 及維持體溫,蛋白質食物的發(fā)熱量為總熱量的?14%~15%。
(3)供給無機鹽和維生素:應保證白菜、大頭菜、蘿卜、胡蘿 卜等新鮮蔬菜的供應,還應將酸菜、咸菜和干菜與新鮮蔬菜等配合 食用。在蔬菜不足時,必要情況下可供給復合緩釋的無機鹽及維生 素制劑,以保證需要量的滿足。維生素?C?及?B1?的供給量應在一般訓 練人員供給量的基礎上增加?30%~50%,維生素?B2?可增加?3~5?毫 克/天。
(4)訓練前后與訓練中應注意補液,保障供應熱湯熱水,預防 脫水。
(5)食物應注意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