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觀后感


所謂觀后感,就是個人看完影片之后的感想。
不是影評,影評太高大上,太專業(yè),需要一定的電影知識吧,比方制作啊鏡頭啊之類的,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就談不上評價,談不上影評,只談個人的感想。
感想就免不了主觀,純粹是個人體驗,如有失偏頗,也在所難免。
首先,覺得拍的很好,很完整,還側重女性的成長,很符合當下女權崛起之背景。一個高中女生,和姨媽住一起,踏上旅程去探尋夢境里面的困惑,后來我們當然知道是關于她媽媽的。影片最后,小玲肯定能和姨媽關系更融洽,對媽媽的執(zhí)念也放下。珍惜眼前人啊,姨媽一路那么關心小玲,十年的養(yǎng)育不是開玩笑的,但又畢竟不是親媽。最打動我的就是姨媽了。
俗話講,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個劇我看就主要是在親媽和姨媽之間。那這樣寫不會太離譜嗎,那中間那么多冒險、關門、還有初戀等等,你就不提?我是覺得最打動我的是這三人關系,每個人的關注點不同嘛。抱歉。何必面面俱到。
比方說最新那奧斯卡,楊紫瓊的《瞬息全宇宙》,那說到底,還不是就講母女之間的和解,中間那么多匪夷所思、千奇百怪的惡搞,最后還是落腳點是母女關系,是女性。
男主有點打醬油。一下就被施法變成了椅子,還他媽三條腿。當然這個椅子后來是媽媽的遺物,但也不用三條腿吧,男主站不穩(wěn),太弱。要靠女主拯救,女權自然就出來了。
一路上碰到的人,也以女性為主,撿橘子、寄宿的女高中生,搭順風車、開酒吧的女老板。
其次,我想吐下槽了。
這么一件事關日本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就落到一個高二女生的肩上了?哦,拯救世界的任務,以后就交給你了。這未免讓人覺得可笑,不切實際,有失真實。也沒法,可能動漫嘛,對象主要是年輕人,不滿足下當英雄的感覺,怎么有票房。
然后,整部影片有壞人嗎?都是好人。邪惡的對象就是那里面的怪物,可是怪物是怎么來的呢。即便那只淘氣的貓,最后也變好了。所以沒有惡人。沒有惡,何談善?
比方說宮崎駿的很多動畫,批評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環(huán)境的污染,總會給幾個非常可惡的壞人,這些人利欲熏心,破壞了自然。有個對比嘛,意義就深刻了。
好,我們再來看女主是如何成長的?似乎也沒有特別的磨難挫折。倒不是一定要挫折,起碼要有個過程,起伏。比方說《千與千尋》小千尋還有個學習的過程。這樣刻畫人物是不是更立體豐滿一點。那這個就是不斷的開門,關門了,有什么變化嗎?最后,Anyway,是一部好電影,但個人覺得算不了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