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爪魚=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歲起學鋼琴,先后是多位鋼琴名家的弟子,十六歲定居巴黎。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fā)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xiàn)力,在鋼琴上創(chuàng)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chuàng)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發(fā)作,在德國逝世,享年75歲。
1811年10月22日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幼年即為神童,9歲時舉行第一場鋼琴獨奏會。
1821年李斯特到維也納隨薩列里與車爾尼學習。后來在歐洲開展鋼琴巡演?[2]??,其中1823年在巴黎、1824年在倫敦演出(受到英王喬治四世接見)。
1827年,李斯特的父親逝世。
1828年,李斯特在巴黎定居,在住處教授音樂。在巴黎期間,李斯特結識了柏遼茲和肖邦,并與眾多文學界、繪畫界名流交往。1830年,李斯特出席聆聽了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首演,并將其改編成鋼琴曲。
1831年帕格尼尼來到巴黎演出,他極大地啟發(fā)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樂世界。
1833年,李斯特在Le Vayer侯爵夫人的沙龍中邂逅了瑪麗·達古伯爵夫人,1835年倆人私奔到瑞士,生子女三人。李斯特在瑞士期間創(chuàng)作了鋼琴曲集《旅行歲月:“瑞士”》。1844年倆人關系終止。
1837-1847年間,李斯特在歐洲各國開展鋼琴巡演,包括匈牙利、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俄國、土耳其等。所到之處無不風靡,觀眾為之瘋狂,德國詩人海涅把這種盛況稱為“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3]?
1847年2月,李斯特到基輔演出時,邂逅卡洛琳·馮·賽因—維特根斯坦公主。
1847年9月,35歲的李斯特在俄國做了謝幕表演,宣布從此退出音樂會舞臺,不再開展收費演出。?[2]?
這十年間,李斯特創(chuàng)新了鋼琴演奏技法,并創(chuàng)作了《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1848年,李斯特與卡洛琳公主在魏瑪重聚,倆人在阿爾滕堡(Altenburg)同居。?[4]?
1848-1859年,李斯特任魏瑪宮廷樂長,在此十年中指揮演出大量作品,特別是柏遼茲和瓦格納的作品,使魏瑪一躍而為顯赫的音樂中心。1850年指揮《羅恩格林》的首演。
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創(chuàng)作豐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5]??和《但丁》2首交響曲、12首交響詩和其他許多作品。1852年,創(chuàng)作b小調鋼琴奏鳴曲。
1860-1861年,李斯特隨卡洛琳公主到羅馬,倆人的婚禮因受到教會和沙皇的阻撓而破滅。這之后的李斯特陷入了一段時間的迷茫?[6]??。
1865年,李斯特加入圣方濟修會,并接受低品神職而成為李斯特神父。
這一時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宗教音樂,包括《圣伊麗莎白軼事》和《基督》。
1869年起,李斯特往返于羅馬、魏瑪和布達佩斯三地之間,其風流韻事仍為全歐洲的話柄。最后5年致力于教學工作,門生中有西洛蒂、拉蒙德和魏因加特納等人;同時,創(chuàng)作進入重要的新階段,每首作品的和聲都有重要創(chuàng)新,如《愁云》和《死神恰爾達什》,預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義”。
1875年,匈牙利李斯特學院創(chuàng)立。
1886年,李斯特75歲生日巡回演出,重訪巴黎和倫敦,同年7月31日在德國拜羅伊特因肺炎發(fā)作,在女婿瓦格納家中去世。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fā),決心在鋼琴上創(chuàng)造出同樣的奇跡。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列門蒂、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tǒng),發(fā)展了一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1]??[8]?
作曲方面,他主張標題音樂,創(chuàng)造了交響詩體裁,發(fā)展了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原則。?[8]?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yōu)橹兆?。這種輝煌浪漫、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李斯特將原來背朝聽眾的演奏位置變?yōu)閭让?,使演奏家的情感與聽眾更易溝通,而且形成了輝煌浪漫的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他與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將鋼琴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開始收斂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簡單的音符,內中卻暗藏了深不可測的玄機
. 總是與女人的名字連在一起的李斯特,以“小提琴魔鬼”帕格尼尼為目標,勤學苦練,最終登上了“鋼琴之王”的寶座。天生的美貌加上優(yōu)雅的風度,尤其令女聽眾著魔。李斯特一生經歷過幾次戀愛,最為轟動的是他和瑪麗·達古伯爵夫人以及和卡洛琳·賽因·維特根斯坦公主的戀愛。而最為人們談論的是李斯特決定與卡洛琳結婚的事情。李斯特,他愛上了卡洛琳,是沙皇時期聲名顯赫的德裔公爵維特根斯坦的夫人。這位夫人比李斯特小8歲。1847年,這一年,李斯特 36歲,到俄羅斯舉辦他的獨奏音樂會,照例贏得掌聲和女人的青睞,照例舉辦義演來捐助當地的慈善事業(yè)。在這次俄羅斯的義演中,居然有人花了貴賓席票價一百倍的一千盧布的價錢買了一張票。這消息讓李斯特有些吃驚。這個人就是卡洛琳夫人。他們就這樣認識了,李斯特對她一見鐘情。為什么?就因為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張義演的門票?顯然不會這樣簡單。而這位家中光奴隸就有三萬的貴夫人,為什么寧可被沙皇開除國籍、剝奪一切財產,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至死也要嫁給李斯特?李斯特和卡洛琳的愛情歷經周折,一直耗到李斯特50歲生日時,本來已經被教皇允許和卡洛琳結婚了,卻由于宗教和沙皇的原因還是沒有結成婚。
漫長等待中的煎熬,一直熬到了李斯特的晚年,一直熬到了1886年,李斯特75歲,他們還是沒能結成婚。這樣的煎熬,讓李斯特皈依了宗教,將這一分蝕骨的痛苦在宗教中撫平、碾碎,卻依然沒有放棄卡洛琳。李斯特死后不到半年,卡洛琳也病逝羅馬,和李斯特共赴生死。李斯特說過:“我所有的歡樂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總能在她那兒找到慰藉?!薄盁o論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須歸功于我如此熱望能用妻子這個甜蜜名字稱呼她的卡洛琳·維特根斯坦公爵夫人?!?span id="s0sssss00s" class="sup--normal font-size-12">?[7]?
2. 李斯特一生中的第一個真正的挫折來自他的初戀。他很不幸地愛上了他的鋼琴學生--一個貴族的女兒,當時他倆都是十六歲。就在他們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之中時,那位貴族父親粗暴地、干脆利落地終止了他們的交往。年輕的李斯特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位早已赫赫有名的音樂天才,從不認為自己有不及他人之處,而此時他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個貧民出身的藝人而已,那道無形的階級鴻溝無情地將他關在了幸福的大門外。少年李斯特在劇烈痛苦之中,做出了他的決定:獻身于宗教。因為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人人平等。他的母親反對這個決定(父親剛剛去世不久),理由是他的性格不適合做一個神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