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學了一輩子中文,可能還不如小學生說得好…
大家都知道,隨著我國不斷發(fā)展,中文被逐漸視為世界未來最為重要的語言。不少老外都開始學起了中文。
而報姐最近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外國人學中文互幫互助貼吧(s/ChineseLanguage),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要知道中文是很難學的。對于那些母語是歐洲語言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很多中文學習者在學習之余,把各種對中文學習的吐槽,還有各種各樣的梗,發(fā)泄在了這個吧里…

學中文的體驗▽

吧里有網(wǎng)友學習漢字的時候曾經(jīng)感嘆,漢字這么多,那么中國人是怎么打字的呢?難道是…

而且,每個字都那么難寫…

中文不但字多,而且還有很多英語中不存在的東西,比如量詞。
曾經(jīng)有外國小伙伴和我抱怨:為什么中文里每一種東西都需要一個特定的量詞?細長的東西用“支”,薄而大的東西用“張”,動物用“只”…如果是英語的話完全不用考慮這么多好嗎?只要用a + 東西就可以了…
恨不得每次都用“個”…


網(wǎng)友評論:

除了量詞以外,?“的地得”也讓外國胖友生不如死…


還有網(wǎng)友用這三個字組成了一句話,評論紛紛表示:太洗腦了…

最后中文考試的時候,體驗是這樣的:

辛辛苦苦學了一學期中文,很多外國小伙伴會選擇來中國旅游一次。體驗往往是這樣的:
在中國餐廳點餐的時候一頭霧水,只知道說“這個”…

一個人的時候總會有人來搭訕…想做一個自閉的小孩子。

當然,最開心的莫過于通過了漢語水平考試(HSK)。每次有小伙伴po自己的考試成績單,都會引來一片點贊:
兄弟,終于熬出頭了

那么學中文對外國小伙伴來說,到底有多難呢?
在法語中,形容一個東西很難看懂,會用“C'est du chinois”,意思就是“這是中文吧?”…
密歇根大學的教授David Moser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中文為什么TM這么難》在里面羅列了很多對美國人來說中文困難的原因。

Moser在文中說,學中文的體驗,就好像是一群中國人站在珠穆朗瑪峰上,優(yōu)越地俯視著那些有勇無謀的外國人們在陡峭的山崖上氣喘吁吁…
作者給出了幾點他認為中文困難的原因:
一、中文的書寫系統(tǒng)
比任何使用字母的語言要難很多
科學研究表明,讓一個剛上小學的學生學會3000個常用漢字大概需要7到8年。而法語或西班牙語學生要達到相似的水平往往只需要一半的時間(用來背單詞)。
而且當你學會2000個常用漢字之后,閱讀的時候你仍然需要時刻查字典。因為一來那幾個你不知道的字往往是句子的核心部分,二來還存在很多由已知漢字組成的生詞…
所以這位中文語言學的教授表示,自己盡管學習了很多年中文,卻沒法做到在圖書館里隨便拿一本書就可以讀的地步。朋友送的《紅樓夢》至今還在書架上積灰。與之相比,自己當年學了一年法語就可以讀伏爾泰、薩特等大家的作品了。

二、外國人難以理解漢字本身的結(jié)構(gòu)
漢字和英語單詞的書寫復雜程度的差別,就好像是二維碼和條形碼的差別一樣。
漢字在二維平面上有著非常復雜的結(jié)構(gòu)。一個漢字往往可以被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而內(nèi)解構(gòu)。這一切都讓英語母語者非常不適應(yīng)。
這就是為什么成年人學中文的時候,寫出來的東西和三年級小學生沒什么區(qū)別。

三、書寫系統(tǒng)和發(fā)音并不對應(yīng)
在英語里,如果你知道一個詞語的發(fā)音,你可以按照發(fā)音來猜測拼寫。不管這個詞頻率多低,拼寫多奇怪,英語人士總能整出點什么來。
但這一招在中文里完全行不通。雖然中文也有形聲字之類的漢字。但對于只學了幾百個字的中文初學者來說,這些東西根本沒有什么幫助。

四、中文和英語的關(guān)聯(lián)太少了。
一個說英語的人可以很輕松地在法語、西班牙語、甚至俄語中找到熟悉的詞語,但中文卻不行。
這里Moser教授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經(jīng)歷:他從來沒學過西班牙語,但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捧起了一本西班牙語小說。看了一會兒后,他突然沮喪地意識到:自己沒學過一天西班牙語,但自己讀起西班牙語的文章比自己學了三年的中文還容易…

圖:西班牙語
五、查字典太難了
“學中文最不可理喻的困難,就是連學會查字典這樣的基本能力都需要學一年”
你需要找出漢字的部首,然后處理那些沒有明顯部首,數(shù)不出筆畫的漢字。
“直到今天,我還會遇到查了10分鐘還查不出來的字…”

六、文言文
“的確有一些西方人能順利地讀文言文,但他們一般都有灰白的頭發(fā)和教授地位”

圖:俄羅斯?jié)h學家雅科夫·別爾格爾
七、聲調(diào)
這是中文最臭名昭著的難點。因為大部分歐洲語言都不存在聲調(diào)一說,這使得學生在記憶發(fā)音的時候還必須記憶這個字是什么聲調(diào)。
對于歐洲語言來說,聲調(diào)并不會影響詞語的意思。但在中文里,不一樣的聲調(diào)就會影響詞語的意思。
……

圖:《中文為什么這么難》作者David Moser教授
教授最后做出了總結(jié):一個英語母語的人學中文所需的時間,是學習法語的三倍。
同樣的時間,你可以把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都學了,或者你可以就學一門中文,而且可能還學的不怎么樣。
所以學界有一種說法,“學習中文是五年關(guān)于謙卑和低調(diào)的課程”。
Moser教授最后表示,自己學了六年中文,中文對自己來說仍然高深莫測。但他的確已經(jīng)學會了低調(diào)這個好品質(zhì)。因為世界上有13億人中文說的比自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