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我一下遇見兩個美女叫老公……誰知都是男的
(撰文/作家方曉莉)
(一)你以為,只是你以為
如果你是一個生活當中,不咋的(大概很多人,或者一些女人會怎么說你,就算人家不直接講,可你心里已經(jīng)從他們眼光中看出,他們對你“嚴重低估”了!是么?)這么一個人,按照湖北武漢籍男子張某所說,自己曾經(jīng)遭遇到一場騙局,沒有說是被男的騙還是被女的騙,大概也是指對方一人分飾多角進行詐騙的情況,所以他感覺“自己也可以這樣做……”,最終他把自己送到了強制刑事的“位置”上。



(截圖來自“經(jīng)視直播”,希警惕。)
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呢?
誰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坑的就是你!
同樣武漢老鄉(xiāng)小武28歲還沒找到對象,于是在網(wǎng)上認識了一名叫楊月的女生(不知道是不是自稱同城的類型,比如楊月說我也在武漢……于是,感覺距離更近了……之前看過幾個詐騙案,無一例外都覺得是“同城人”、“老鄉(xiāng)”而格外相信,但這種都被打臉。),這個楊月放出來的照片讓小武感覺自己的春天來了,也不知道為什么,很多小伙子被網(wǎng)絡(luò)美女圖片欺騙的時候,都覺得肯定是本人,至于為什么對方看上“沒什么錢”,“也沒什么本事”的他,自然是因為美女是一個善良,不拜金的人,只相信真心,另外家里很窮,說不定父母或者外公,爺爺,等等,這種人生病的……而且得了重病……而自己說不定還在上大學(xué),或者剛工作沒多久,家里人又怎么了……因為這個美女的境遇太凄慘了,而自己,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好男人,然后這男人就相信了,自己成為她的“救世主”,以往有的詐騙案,男的賣車賣房(這個不是很窮了,但賣的是家里的車房……)去進行救助,甚至還有借“網(wǎng)貸”救助……這種忒離譜,這個楊月很懂男人的心思,要不怎么說,男人最懂男人的心思呢,還不時撩撥對方,給對方甜頭,估計好話沒少說,讓這個男的虛榮心大大滿足……最要命的是,這個“美女”還介紹自己的閨蜜給他認識……然后這個男的為啥會覺得自己“游刃有余”呢?……然后給兩個“美女”都打錢?是因為善良嗎?
“她們”私底下都叫她老公,實則這兩位美女是同一個人,也就是老鄉(xiāng)張某(男!??!!!)扮演的,而這個小武陸續(xù)花了三萬多元……最后因小武家人報警,然后這個張某被發(fā)現(xiàn)了他干的壞事,遂被“刑事強制”……而張某說法是自己曾經(jīng)也有這種遭遇,所以就……不知是否可信,但有一點值得注意,不管曾經(jīng)是不是受騙者,也不該去騙人??!
那么,今天來談一談,“濾鏡效應(yīng)”:
從以上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在小武對老鄉(xiāng)張某身上,大概有兩到三個濾鏡效應(yīng):
1,不排除有“同城”濾鏡,覺得可以信任;
2,對方還介紹“閨蜜”給我,增加“真實性”;
3,女方發(fā)的動態(tài),包括美圖等,“美女濾鏡效應(yīng)”,美女濾鏡效應(yīng)背后是降低了的戒備心,以及對自我崇高“肯定”的追求,所以一旦這種出現(xiàn),利用你的弱點,無論虛捧還是“示弱”,這個男的都會非常受用。
而這幾個“濾鏡效應(yīng)”則直接決定這個男的內(nèi)心美好的“優(yōu)越感”或者對“感情的追求”不管是有獵奇心態(tài)還是說其他方面的一些感染或者感動,都可以看出,這個老鄉(xiāng)張某是一個“深諳”男性心理的家伙,還真是最了解男人的,還是男人。
但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fā)生了。
那么,我們現(xiàn)在來說說,“濾鏡效應(yīng)”,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濾鏡效應(yīng)來自美好的情感投射,但同樣有人刻意制造,進行欺騙
“濾鏡效應(yīng)”大概是近年來很多人喜歡關(guān)注的重心,尤其在我們上微博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一些人嘲諷另外一些明星粉絲:“你那是粉絲濾鏡吧!”,然而恰巧,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粉絲,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偶像”,至于所說“真實”不“真實”,看情況。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濾鏡效應(yīng)”,它是帶有一定的情感投射,然而,它一定會建立一定的基礎(chǔ)上,比如“人設(shè)”,“明星人設(shè)”,為什么學(xué)習(xí)成績不好,但要包裝成學(xué)霸?……因為學(xué)霸人設(shè)普遍受歡迎,所以將其當成“流量”指標,欺騙粉絲,有時候或許明星不是故意的,但背后的資本卻會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炒作”,以實現(xiàn)流量目的,但有時候,明星未必是不知道的,而這種事情,終究是瞞不住的,俗話說,“才華就像懷孕,時間一久,就藏不住了”,所以這句話還是很現(xiàn)實的,如果不是本身學(xué)霸的話,就不要硬凹這類“人設(shè)”,太尷尬。

(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感謝分享。)
那么,“濾鏡效應(yīng)”除了粉絲濾鏡外,其實還有很多情感濾鏡。
比如,“她是我的小姐妹”,我就看她好美;
比如,“那是我男神……”,也許你并不覺得你閨蜜的男神多高、多帥,但在她眼里,卻自帶光芒;
也許有的人真的很出色,但是偏偏有另外一些人不感冒,因為他們關(guān)注的焦點,并不在于你以為的那些“優(yōu)點”,而是關(guān)注到其他地方,或者更平凡處,或者只是覺得尋常,或者,也有對方不告訴你的,其他一些方面的事情,叢而降低了那個人在對方心中的評價,變得“平平無奇”,或者“沒想到是這種……”,所以,人們口中的某人,往往褒貶不一,來自于此。
那么褒貶來自于何處?
人總是渴望遇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這叫“物以類聚,人因群分”,然而又并不僅僅是這樣,誠然,品性的吸引會導(dǎo)致同樣具備善良或者其他優(yōu)秀的品質(zhì)之人,會在一起,然而也會有另外一些人,偽裝成有某些優(yōu)點而去欺騙人,那么擁有另外一些優(yōu)點的人,有可能因為蠢或者貪婪或者虛榮心強,或者自卑心極端嚴重,所以總是會選擇性去“傾聽”那些人的壞話,因為這樣他們覺得更尋常,如果吹捧這類人,那么原有一些優(yōu)點的人,反而會因為一個或者幾個致命的缺點,也會在他人看來,“不過如此……”,可見,濾鏡效應(yīng)固然存在,但是,有一些人的優(yōu)點而令人肯定,會因為自己交友不慎而成為一個令人側(cè)目之人,因為一個人即便有不少優(yōu)點,但在任何一個關(guān)鍵的事情上出現(xiàn)致命的缺點,這都是令人失望的。
人,自然是不能說,每個人都十全十美,然而又可以說,一切人都是完美是因為其人所表現(xiàn)出的一切,正好體現(xiàn)出一切情況,由此,你才能看到這個人的美丑,這就是生命的美麗,但也是生命的丑陋,然而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積極進取的人,一定是覺得這樣更好,因為這樣使人看到希望,使人知道,一切真相是不會被掩埋的。
而一些人內(nèi)心的虛榮,丑陋之處,也才讓人看的愈加清楚。
刻意制造的“濾鏡效應(yīng)”如果不是有害,通常人只會覺得是虛榮心罷了,這種優(yōu)越感,你自己有,我不參與即可,跟你一起“玩”的人,喜歡就行,只是一旦擺到公眾場合,明眼人眼里,看了也是要鄙夷的。
刻意制造的“濾鏡效應(yīng)”倘若是害人,那就另當別論,這個時候就不僅僅是鄙夷的事情,而是看出在制造“濾鏡效應(yīng)”忽悠人,欺騙人的同時,因為害怕他人說出真相,而對知情者予以攻擊,侮辱,等等,以及另外一些謊言進行極端中傷,同時也動用心機,明里暗里威脅之外,且算計對方,用心狠毒……而這些事情,在當事人看來,都是令人感到可恥的一些行為,可這些人,卻會沾沾自喜。
為何選擇“濾鏡效應(yīng)”?——————因為好騙。
因為永遠有人會去選擇做一些手中的“掛”,自以為英勇無敵,威猛非常,自己的虛榮心在對方吹捧之下,大大滿足……而其人拋出來的“光環(huán)”,一個勁開始迷惑他人,并且不斷進行“自我炫耀”:然而這種自我炫耀,很多時候,跟明星或者網(wǎng)紅一些形象“包裝”沒什么兩樣,甚至更為丑陋。
因為至少明星或者網(wǎng)紅有的站出來,還是清清白白,但這種類型,刻意制造粉絲“濾鏡”或者制造“濾鏡效應(yīng)”欺騙他人的人不是明星或者網(wǎng)紅,往往意味著他們本身“本錢不足”,這種不足可能是他們所認為的自己所看重的,甚至宣傳的“本錢”不足,俗話說的:缺啥,嚷嚷啥,刻意將你誘導(dǎo)進其中的,就是對方所在乎的。
嗚呼。
單純情感濾鏡,是能夠讓人感覺到或者感受到自己喜歡的人,或者親近的人身上的一些優(yōu)點,甚至榮辱與共,這種濾鏡是唯美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浪漫的。
但是帶有目的的,進行“濾鏡效應(yīng)”的欺騙(其表現(xiàn)形式往往會讓你覺得非常浪漫,唯美,但看在他人眼里,誰不說一句:“傻”?),其背后目的無非是為了利益,然而真實情況不但并非如此,而對方是拿來害人的,甚至可以說是掠奪不屬于這個人所擁有的或者現(xiàn)實里面確實存在的情況,或者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無論是判斷力,還是時間、精力以及信任度或者其他方面的損失……既然選擇欺騙,那就說明,這個人不敢將真正的自己放出來,是因為對你有利可圖。
固然人可以因為利益作為一些謊言欺騙,甚至種種“設(shè)計”,但有一點:
一個人懷才像懷孕,久了,便藏不住;
但一個人內(nèi)心骯臟,就好像沒有懷孕,久了,也會被人發(fā)現(xiàn)。
并不是所有內(nèi)心也有骯臟心思的人,會選擇做壞事,通過“濾鏡效應(yīng)”害人,然而作為一個人,應(yīng)當懂得接納自己的不足,而去努力。
而是用各種心思去害人,這種“濾鏡效應(yīng)”,終究化為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