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字幕】停止拖延,別再用做筆記當借口--Notion,Obsidian等“第

作者以時下流行的筆記軟件舉例講述了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面臨的陷阱或窘境,并面對這種試圖提高效率反倒南轅北轍的行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議。
(我并不會嚴格按照作者自身的文章排版進行總結)
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出現(xiàn)的問題有:
- 在不斷地更換筆記工具的過程中 給自己虛假的舒適感,造成實際拖延的假象;
- 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 過度追求無法達到的效率的極致,大幅度越過了邊際遞減的節(jié)點,導致實際產出劇減;
- 錯誤把工具的調教當做工作的一部分,沒有做好明顯的界限區(qū)分,實際工作時間占比低。
而針對這些情況,他提出了五個原則去改進
- 堅持使用同一種工具至少6個月;
- 相信自己的大腦并放輕松;
- 基于項目做筆記;
- 優(yōu)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產出;
- 設置清晰的限制。
我認為他提出這些意見是對上述問題進行的針對性措施
我并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但其中有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 ,
即 基于需求去尋找工具 而不是為了工具去創(chuàng)造需求。
在這個大前提下,我認為反而可以同時把市面上的筆記工具同時快速地大體過一遍,試圖融入自己的工作流中,刪繁就簡,能用的部分留下,不合時宜地扔掉,同時拒絕“all in one”的思想,讓工具成為工具本身。
“all in one”本身是個有趣的題材,但是就像專業(yè)的技工不會手邊只留一個工具,我認為高效的工作流應該各個工具各司其職,此外配置all in one 的過程本身需要過多的時間成本。
第二點我認為應該注意的是對工作內容本身的關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第二大腦說的再有趣 也只是一個存儲的空間,實際知識點的碰撞和解剖還是需要自身去優(yōu)化,因此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每個人性格不同習慣不同,所以實際的使用工具方式也可能不一樣,不必苛求效率,完美主義往往伴生拖延,在不斷地試錯和碰壁中改進即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