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記憶】第十四篇 我的身旁是一扇亮了又暗的窗 理想后花園
周末,難以入睡的第二天,在我騎完六七十公里后。
這輪失眠大概不是規(guī)律作息、加強鍛煉能夠打發(fā)走的。

等周日太陽將落,我找了個僻靜的地方,帶上自己喜歡的歌和冰鎮(zhèn)的汽水席地而坐。
一直聽到天黑,到八九點鐘才回去?;厝サ囊宦飞希乙捕荚诼犨@首歌。
它早已存在于我的某個歌單中,當初留下這首歌似乎只是因為輕快的旋律。最近我才意識到歌詞也寫得十分有意思。
追來追去,希望也還是一望無際
想來想去,卻總又不能說服自己
撞來撞去,沖不出這個封閉的世界

周末和一個朋友聊天。
我說,我越來越感覺生活就像是地鐵。一站又一站,你要么下車,要么必須在車廂里呆著,等待下一站的到來。而線路圖不在你的手里,不知道眼前這一站能不能轉(zhuǎn)車,不知道下一站通往哪里。
就像這首歌里的“我”,在玻璃缸當中游來游去。需要新鮮的空氣,需要柔軟的沙子,需要溫軟的陽光,需要清澈的水。
我想起另一首歌,《蘇州河——給賈宏聲》,里面唱著:
我飛進蘇州河的水底
變成它懷里自由的魚
此時我狹隘地覺得,人們總在春風得意、放蕩無涯時將自己比作飛鳥,而絕望時總愛比作魚。

地鐵也好,缸里的魚也罷,我唯獨感覺“不自由”,我討厭這樣的感覺。
是的,認知的進步,必定伴隨著螺旋式的上升。在去年此時,我大膽地批駁著所謂的“自由”。當我想要回去找找當時自己時怎么描述之時,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當時附了理想后花園的另一首歌。


我嘗試著厘清“向往自由”與“厭惡不自由”這二者的界限。
現(xiàn)在的我,向往自由嗎?我很難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但我可以確定,我必然是厭惡眼前身后各種各樣的限制。
就是這樣一個狹窄的縫隙——“to be”和“hate not to be”——我被夾在中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