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ㄊ鞘裁椿??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在一次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中,有人將《愛蓮說》中最著名的這一段落提名為“那些刻在我基因中的句子?!辈@得超過三萬人的支持。很多人帶著載滿回憶的笑意,寫自己離開校園已有春秋數(shù)載,但每每聽人背誦《愛蓮說》,總是忍不住接棒之心。

蓮花,也即荷花,別名甚多,曰:芙蕖、藕花、水芙蓉、菡萏、玉芝、凈客等。即便不大談這些別稱的由來,僅僅顧名思義,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中國人民對蓮花由來已久的喜愛。
據(jù)史書記載,早在2500多年前,吳王夫差就特意為寵妃西施修筑過“玩花池”,栽種野生紅蓮以供美人賞玩。“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和西施震爍古今的美一樣,荷花清麗脫俗的美也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荷花一直以來就有被譽為佳人的傳統(tǒng)。“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男子將荷花比作傾慕已久的美女,許久未見,悲傷不已。
但荷花之所以能夠被大才子曹植盛贊為百花之王——“攬百卉之英姿,無斯花之獨靈”,贏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俯拾皆是的贊美,在于它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德和流淌在它莖莖葉葉中,中華文化“美善合一”的原則。
荷花出于淤泥,而潔凈、清純又香氣馥郁,荷花沒有枝干,在筆直莖梗的頂部,空空開出一朵花來,昂頭傲視周遭臟污的環(huán)境——就是這些品質(zhì)使得荷花成為高潔的象征。德國心理學(xué)家、藝術(shù)理論家阿恩海姆在《藝術(shù)與視知覺》一書中曾說:“所有的藝術(shù)都是象征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渴望喧囂中內(nèi)心的寧靜,渴望高潔的志趣,渴望高貴的文人品格,渴望出淤泥而不染的堅定意志。因此,他們將自己的渴望和荷花的種種特征相比符,他們渴望成為君子,就將荷花稱為“花中君子”,同時,借荷抒情,借荷詠志。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屈原的《離騷》是將荷花比作君子的開篇之作。李白更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將蓮花之品格上升到了詩文寫作的審美原則——要像芙蓉出水,自然、清新、純美。

在“君子之花”以外,禪人白居易向我們傳達了荷花在另外一個層面上的意義:佛性與神性?!皷|林北塘水,湛湛見底青。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覞u塵垢眼,見此瓊瑤英。乃知紅蓮花,虛得清凈名?!彼^“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之中的“花”即為荷花,“葉”即為“荷葉。然而追根溯源,荷花之所以能夠成為佛教教義的象征,依然與“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著不解之緣。在佛教藝術(shù)中,蓮花是能夠消除人間疾苦的圣潔之花,它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體、言語和心靈的純潔。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庇捎诤苫ǖ姆既菘捎H,品性感人,即使到了21世紀——科技的世紀,中國凡有大片池塘的地方——大到景點,小到公園,甚至私人庭院,都必有荷花栽種其中?!昂扇~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穿越時空,我們和古人欣賞著同一片美景,享受著同一種意境。那么,即使是在賞荷時能夠感受到一點點蘊含其中的藝術(shù)境界和文化內(nèi)涵,也算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