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主義】犬儒主義(2-1-3-4)——真正的犬儒主義,蘇格拉底的另類師徒孫
2-1-3-4.犬儒主義(Cynicism)
代表人物為安提斯泰尼(Antithenes)和第歐根尼(Diogenes),安提斯泰尼為開創(chuàng)者。犬儒主義的前三個論域來自于安提斯泰尼,目的論來自于第歐根尼
在場域論上是自然(nature)和城邦(polis/state)的對立。城邦是人為設立的維度,是骯臟與混亂的;自然是更為本真的維度,是理性與必然的
在本體論上本體是自然。安提斯泰尼與第歐根尼都反對柏拉圖的理念實在論,將自然/現(xiàn)實事物當做最真實的存在,認為自然背后沒有一個理念世界(理念世界用其完滿的規(guī)范性去強迫不完滿現(xiàn)實世界達到完滿)的存在。自然是與理性的維度相結(jié)合的,本身就是井然有序的,若其背后有一個理念世界,那么理念世界反倒會給自然帶來混亂
在認識論上用理性作為中介,調(diào)和了真理與世俗意見的對立。真理與世俗意見分別對應著兩種知識:真知識(knowledge)和假知識(not?knowledge),區(qū)分兩者的關(guān)鍵不在于知識的本質(zhì),而在于其呈現(xiàn)的方式。若刻意地理論化并強調(diào)自己的所知,則是假知識,是缺乏自控力的;唯有擁有自然而然,不加修飾的想法才是真知識,是具有自控力的(典型代表是勞動者)。犬儒主義所倡導的極端理性主義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控的理性精神,通過自控,擺脫世俗中的人為規(guī)定與習俗,使世俗意見/假知識轉(zhuǎn)化為真理/真知識。安提斯泰尼的理性主義認為對于世俗的規(guī)定與習俗最多只能有一個最低限度的認同,但第歐根尼對于世俗的否定性態(tài)度更為激烈,將安提斯泰尼的理性主義發(fā)展成一種極致的苦行主義,認為應完全拋棄世俗的規(guī)定與習俗
在目的論上,前三種合理主義的目的論實際上都是一種涉及城邦的政治立場。在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中,原子的墮落代表著城邦不可避免的腐化,而神圣必然性則代表著不可避免的戰(zhàn)爭與災難,德謨克利特對此的態(tài)度是悲觀的,認為城邦的毀滅是注定的,也無需去拯救它;而恩培多克勒的反應多元論則陷入一種幻覺當中,認為世界處于不斷地輪回當中,城邦的興衰際遇因此也就不重要了;伊壁鳩魯?shù)闹切韵順分髁x則是對城邦的民主制度抱有幻想,其中原子的偏斜可以使其避免它注定的墮落,代表著民主制度中的偶然性可以將城邦從腐化中解救出來,并帶回正軌;第歐根尼認為伊壁鳩魯?shù)摹捌薄笔怯谑聼o補的,原子偏斜的偶然性不但不能修正原子的墮落,反倒會走向極端,偏離自然秩序。若城邦中的公民都發(fā)生“偏斜”,人們則會陷入不自然的城邦生活,主體性/欲望會發(fā)生過剩,整個社會秩序就會發(fā)生崩解崩解。因此唯一解救城邦的方法就是放棄人為的“偏斜”,拋棄一切世俗的人為秩序,去按照自然的秩序生活。但安提斯泰尼與第歐根尼所倡導的自然并非是真正的自然,這里的自然是作為人為的世俗對立面幻想出來的。犬儒主義者通過他們的極致的理性主義去創(chuàng)造了一個反習俗的維度,將一切反習俗的事情都定義為自然,將自己所持有的極致的理性主義作為這個自然所提供的理性,并要求人們按照自然的理性去生活,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依照他們的本性——即極致的理性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