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心理門診 青少年網絡成癮,家長怎么辦?天津安怡醫(yī)院
天津河北安怡醫(y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漆t(yī)院。醫(y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yī)科、睡眠門診、抑郁癥診療門診、中醫(y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wèi)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咨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咨詢等多種咨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yè)、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tǒng)的精神康復治療,采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yè)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chuàng)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f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凱,17歲,高二學生,輕度網癮,課余一有時間就跑到網吧,因為空間密閉,被確診全身多部位結核等疾病。
小劉,10歲,作業(yè)拖延,天天偷媽媽的手機上網玩游戲。曾把媽媽手機里的2萬多元錢,全部充了游戲卡。
小趙,22歲,大四學生,重度網癮,沉迷游戲,且一天只吃一頓飯,被全校勸退,永遠無法拿到畢業(yè)證。
這是真實發(fā)生的事,像這樣的網癮少年還有很多,背后是眾多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的家庭,怎么能讓孩子從網絡中解脫,成了他們最關心的事。
讓很多家長疑惑的是,為什么各種方法都用了,怎么情況一點都沒有好轉?是不是孩子就無藥可救了?
安怡咨詢師表示,從大量網癮青少年回歸正常生活的案例來看,越早干預,家長越重視,方法得當,效果越好。

什么是網絡成癮?
根據《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2018版)》,網絡成癮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對互聯(lián)網使用沖動的失控行為,表現(xiàn)為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后導致明顯的學業(yè)、職業(yè)和社會功能損傷。
有網絡成癮的青少年具體表現(xiàn)為:
無法控制游戲的頻率、強度、時長等,
玩游戲放在首位,優(yōu)先于其他正常興趣愛好,
在出現(xiàn)消極影響后,依舊繼續(xù)加大游戲行為的力度,以致個人、家庭、社會等領域遭受巨大損害。
我們需要注意愛好和上癮的區(qū)別,愛好是能讓人愉悅的行為,對身心有益的活動,如果孩子有自控力,生活各方面照常,只是通過玩游戲來放松,無需過于干涉。
如果難以控制時間,不顧及各種后果,導致生活和學習受到嚴重影響,身心造成了一定傷害,則屬于上癮行為。

關于網絡成癮的幾個誤區(qū)
想要戒除網絡成癮,應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網絡成癮是怎樣的?以下是比較常見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認為戒除網癮就是在上學期間不能使用網絡
這樣的想法會給孩子施加很大的壓力,在互聯(lián)網時代,我們不可能不用手機、不用網絡。就算在使用網絡方面沒有很多變化,但是孩子和家人的關系變好了,開始正常的社交,能夠投入學習中,這些都是改善網絡成癮的標志,真正的戒癮并不是完全戒斷,而是減少傷害。
誤區(qū)二:認為網癮是道德問題,是一個人墮落的表現(xiàn)
一提到整天玩游戲的孩子,大家可能會認為他們不求上進、自甘墮落,還可能會貶低、指責、否定他們。家人如果也抱有這樣的想法,就有可能動不動指責或打罵孩子,甚至做出很多傷害彼此關系的事。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癮是一種精神障礙,根本不是道德問題,和抑郁癥一樣,成癮是心理生了病。行為有問題,而不是人有問題。行為有問題,改變行為即可,要對人進行保護。
誤區(qū)三:認為網癮需要通過嚴厲的懲罰才能戒掉
成癮者的家人往往會抱有這樣的看法,進而對成癮者采取高壓手段,斷網、沒收手機。癮之所以會發(fā)生,通常與成癮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缺乏親密關系有關。比如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不好,家庭中沒有得到溫暖和關愛等,就通過網絡來補償他在現(xiàn)實中親密關系的不足。嚴厲懲罰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從推向更孤立、無助的境地。越是給予關愛,孩子越容易擺脫網癮。

孩子網絡成癮,家長怎么辦?
網絡成癮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成癮者的現(xiàn)實需求未能得到滿足,轉而利用網絡或到網絡中尋求滿足。因此,戒除網絡成癮的重點是滿足成癮者在現(xiàn)實中的合理需求。
1、找到原因,對癥下藥
大部分沉迷網絡的青少年都經歷過學業(yè)失敗、心理空虛、缺乏自信,并長時間懷有孤獨感。家長首先要分析孩子為什么會沉迷網絡,家庭是否存在問題,還應去了解孩子學校的人際關系及周邊環(huán)境。關于網絡使用的時長、場景、條件等,家長可以與學校、孩子,三方制作管理規(guī)則,共同幫助孩子走出網絡成癮。
2、增加陪伴和關懷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越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就越大,想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建議,一定從拉近關系開始,如果孩子熱衷于玩游戲,家長也可以通過游戲開始溝通,慢慢讓孩子敞開心。多給與孩子認可和鼓勵的同時,盡可能的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親近自然,或者讓加入某些興趣愛好俱樂部,認識更多朋友,發(fā)現(xiàn)網絡之外的精彩,轉移對于網絡的依賴。
3、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有家庭對孩子的期待較高,認為孩子一定要怎樣做,把孩子逼到網絡中,孩子也會為了擺脫父母的控制,故意選擇沉迷網絡來宣戰(zhàn)。家長降低期待,放下“我對,你錯,所以你應該聽我的”的姿態(tài),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家長的態(tài)度變了,孩子就好轉了。
4、尋求專業(yè)人士幫助
網癮背后牽涉很多在現(xiàn)實中無法滿足的需求,一旦形成,就會比較頑固地在一個人身上保留下來。當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家長試了很多方法,也不清楚如何幫助孩子,可以找專業(yè)人士的幫助,滿足成癮者的心理需求從而擺脫網絡,比如,求助心理咨詢師或精神科醫(yī)生。
讓孩子擺脫網癮沒有具體的標準,也沒有一個萬能的方法,基本原則就是理解和尊重,溫和而堅定,給孩子充足愛的滋養(yǎng)。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