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叫狐貍坑的地方
在這里,是一個小山村,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狐貍坑。聽父親說,最初的時候,這里只是稱為棚下村。據(jù)說,在某一天的某一座山的某一座稱為“狐貍墳”的墓,打開墳?zāi)沟臅r候,只見有七只小狐貍在那相偎而睡,看見亮光便醒了走了出來,人們便以這種祥兆來命名這個小村莊了。
狐貍坑,這個小山村,便是我從小到大的居住地。在這里,沒有高樓大廈般的威嚴(yán),卻有山間各異的土住房和形單影只的吊樓;沒有湍急奔流大河的咆哮,卻有委婉柔和小溪的漴漴之聲;在這里,亦沒有絢麗多樣的歌舞,卻也有動聽繞心的蟲鳥之鳴。在這里的每一天的每一刻,與自然相知相惜;在這里的每一件渺小似無的事情,可以發(fā)動心靈同步的去享受其中的趣味。
這里的生活很單一,沒有電的世界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者也可以依著那微弱的燭光夜談思讀。每天的日子里,無論早晨,還是午時,抑或是夜晚,在感受到自然的氣息迎來時,忘卻那些一天下來的疲憊與心酸,猶如可以出水芙蓉般的放松身心。
清晨,一個很美好的時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飲著清甜的泉水。感覺著泉細(xì)水長流,清澈見底,還有那份獨特的冬暖夏涼,這便是我一直以來愛著的泉水。然后,嗅著空氣中夾帶著的青草之香,如若是下雨天,還可以在回廊上看見近處竹林上竹子葉尖雨滴的滴落,屋檐瓦片上的美妙音符,滴……滴……滴……,譜寫著動聽的樂章。將這一瞬間的自樂之事放在心上,然后,在每一天的每一個清晨無限循環(huán)的回放。
午時,從山上回來,砍柴、劈柴成了必不可少的部分,順便的為母親生火做飯。當(dāng)煙熏的母親將會淚眼婆娑叫喚我時,我卻沉浸在自己享受這人工流淚的時刻,可以很清晰的感覺的到眼睛的抵抗,不再是那種無法抑制的配合眼淚動作。醒悟過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爐灶上放著燃燒的是濕濕的柴火,立刻換上干燥的柴火,烈火便尾隨而來了,為那香香的菜獻(xiàn)上了它們的所有力量。
下午的時間總是比不上上午的長,便是日落而息的結(jié)果吧。終是要在日落之前就回家,然后準(zhǔn)備一天的結(jié)束而忙?;丶抑?,母親和我各自都洗盡一天的疲憊,衣服便是我全權(quán)負(fù)責(zé),晚餐就交給母親準(zhǔn)備了。在家門前唯一的小溪里,雙手觸著涼涼的溪水,小蝦們在水中娛樂,螃蟹在水中追逐。身體先于大腦行動,在手指將要碰觸到它們的時候,一驚,它們都藏于青石底下了,輕輕的翻開青石,卻攪渾了一潭清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不免的讓人想到“隱居”這個詞了。這樣的生活:在這里,手機(jī)最大的用處也就是充當(dāng)時間或者娛樂,對于我而言,后者是更重要的,但若沒電了,那也就只不過是廢鐵一塊了。在這里,四面環(huán)山,唯有的一條小溪將彼此聯(lián)系著,人跡已經(jīng)無處可尋了。所以,不時的會在想,若要隱居,這里不失為一個最好的選擇。在竹林深處,炊煙隱現(xiàn),茅房簡易,卻也能遮雨。流逝生命時光,望盡日出日落,嘆韶華即逝。
狐貍坑,這個承載著我所有童年的記憶,記錄下了曾經(jīng)我們的嬉鬧玩耍,見證了世世代代的輪回轉(zhuǎn)換。在輪回的隧道中,將會存在那么一個缺口,專為那些快樂的、悲傷的記憶存放,然后靈魂消散不見,等待下次的轉(zhuǎn)生于異地之念。
這里度過的每一天的每一刻的每一件事情,沒有悲傷與快樂之分,沒有貧窮與富裕之分,也沒有丑陋與美麗之分,因為,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個被稱為狐貍坑的山村將掩埋在歷史的洪波中。當(dāng)我們的生命也消散,記憶也消退了,從此便只有無跡可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24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