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酒桌上,朋友說出了一個特別熟悉的綽號,那張熟悉的面孔立刻浮現(xiàn)在腦海里,想借著這捧腹的綽號再回味過去的點滴,那些回憶如電影般在腦海流走,欣喜之余,卻總覺得欠缺了什么,思來想去,豁然開朗,我忘記了他的名字了!
如果說這個情有可原,那么接下來的另一個情形卻讓我有些無地自容了。朋友席間談到了他的外婆,他說他外婆很疼他,直到臨死之前都還念著他,希望能見他一面,最后他外婆終究還是留下遺憾離開了人世。恰逢月半,他刻意來到外婆墓前悼念,墓碑上洋洋灑灑的刻著“某母某某氏之墓”,心下細想這外婆全名是什么?在腦海里尋思良久,苦無結果,竟在墓前嚎啕大哭,身旁的妻子體貼的送上紙巾。
心里暗暗細想外婆姓甚名誰,奈何一點印象也沒留下,不知道外婆的名字,甚至連她的姓也不明了,心里不禁思量:難道竟也和這位仁兄一樣,在將來的某一天,在墓碑前瞻仰老人家的時候才能知道她的姓,卻無緣得見她的名?
這一刻,我依然記得去外婆家的時候,外婆滿面的笑容,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這么一位熟悉的至親,牽掛著我們的至親,給予了我們太多,而我們,哪怕是一聲問候,卻也是少有的。我們心里很清楚的記得情人的生日,很清楚的記得情人節(jié)光棍節(jié),我們又何曾留意到歲月正侵蝕著那一張張倍感熟悉的臉龐?
我們是那么的在意自己的喜怒哀樂,屁大點事也不忘矯情地往外聲張,習慣了被捧的感覺,習慣獨屬于自己的存在感,我們是真的太自私了,自私到本剝奪了本屬于陪父母聊天解悶的時光。我們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那么,我們也會變老,我們,終將會成為他們,扮演著同樣的角色,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親愛的孩子,你這是怎么了?
自古就有長者為尊的禮節(jié),晚輩自然是不能直呼長輩的名諱。丟掉這一環(huán)節(jié),只怕我們得用“無名氏”來寄托哀思了。難道這就是孔子推崇的禮俗?教化世人,實在是諷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習慣了至親對我們的好,也常常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恩。心意到了,本也不必在意這些外在的形式主義。正如小沈陽在某小品中的那段臺詞: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來的,就想知道怎么沒得?;蛟S,我們的問題就在于太過于關注我們的命運,而忽略了那些本該被銘記在心的偉大而平凡的靈魂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57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