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陌生人說話
一個陌生人Q我聊天,我真不知道和陌生人說什么,和熟悉的人都無話可說,和親近的人有話不說,和自己無話想說,說了一輩子廢話,也沒幾句是自己的話。以他人為中心的議題,我不愿去聽,以我為中心的話題,我懶得去說。
但是,自信的表現是敢于說話。
中國現在用很平和的語氣說說黃巖島,說說釣魚島,也說說西藏問題。說說大老虎的危害,也說說小蒼蠅的討厭;蒼蠅破壞心情,心情不好,社會怎么和諧?
臺灣人是自信的,至少敢于說話,兩個朋友吃完飯一起到電視臺對罵。聽一個調侃段子:一群臺灣人和東北人吵架,東北人說:“打吧?!迸_灣人說:“吵的好好的,干嘛打呀?”
看來敢說話才是硬道理,但不能像朝鮮那樣輕率。
朝鮮是個青春期的孩子,經常發(fā)脾氣,以為叔叔們都喜歡他媽媽,就關上大門,倒騰一個棒槌站在門后,放言到:“誰進來我打誰!”但是,那些叔叔們都去逛夜市,喝著啤酒調侃著朝鮮女人,從有限的鏡頭中,怎么也找不到歐美胖女人的身影,后來得出兩個字:精致。(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林子說話格局不合時宜。那天說到:“年輕時看一群女人,中年時看個位女人,清醒的時候看一個女人,醉酒的時候看不完整的女人?!睂σ粋€女人說:“你的背比你的臉好看”。一個女人隨著歲月痕跡,臉部胸部都會發(fā)生很大變化,只有脊背平滑而凹沉。
哪有“大家”說話的風范。
三十年前,看到西方制度管理下的西德、韓國在大步發(fā)展;而東方體制管理下的東德、朝鮮繼續(xù)貧窮;總設計師得出四個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過去了,這個世界更加開放。世界兩大主題:“和平與發(fā)展”。中國的“和而不同”是世界遵循的法則,和平與發(fā)展必須建立在雙贏共贏的基礎上。掙別人的錢首先讓別人能掙上錢,誰都不愿意做吃虧的生意。
后來林子假裝說一段有意義的話:
如果覺得日子過的艱難,要想保持生活的信心,那就必須讀歷史。在我們能夠有所作為二十歲以后的三十年間,因為有所求過程中,看到的都是人性之惡,但將艱辛與苦難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在紙頁之間經歷幾百年,我們會慶幸生活在此刻。當然,讀史只可養(yǎng)性,要想進步還得讀哲學,樸槿惠用她成功范例注解這一理論。
當今中國社會要加強文化建設,推廣學習熱潮,社會不能保持每時每刻每個人的公平公正,如果受到不公待遇,或自認為不公平,就去破壞社會秩序,這個社會則是恐怖的。
不和陌生人說話,可以和自己說話。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854193/
不和陌生人說話的評論 (共 9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