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絳州澄泥硯

站在汾河水岸,沐浴絳州古城的麗日熏風(fēng),我試圖打撈你的前世和今生。
歷史的針腳,細(xì)細(xì)密密,織出水旱碼頭的人杰地靈、云蒸霞蔚。在這方被譽(yù)為“臥牛城”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王朝耕耘春秋大業(yè),播種家國夢想,收獲文脈榮昌。
新絳,古稱絳州,從北魏設(shè)立州府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晉國曾在此建都84年,隋開皇三年設(shè)置絳郡,至辛亥革命改為新絳縣。
這期間,經(jīng)歷了多少是非成敗,秋月春風(fēng),到頭來,古城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流水碾過時光的長廊,這方土地走過荀子,走過藺相如,走過漢武大帝,走過王之渙,走過趙匡胤,走過七十二行的眾生百相……
淙淙潺潺的日子里,我不知,是誰,掬起一捧汾河的澄泥,欲要記載流淌不息的榮辱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絳州能產(chǎn)澄泥硯,很大程度得益于汾河的“恩賜”。汾河途徑上游峽谷,水流湍急,至新絳段,河道拓寬,流速減緩,富含多種金屬礦物質(zhì)的泥沙沉積成床,這些得天獨(dú)厚的澄泥資源,為澄泥硯“窯變”出各種美輪美奐的色彩創(chuàng)造了天然條件。
幸福是因母親汾水的乳汁滋養(yǎng),是太行與呂梁遙望的愛情結(jié)晶,是大唐一統(tǒng)天下的深情呵護(hù)。歷史在硯上奔跑。絳州澄泥硯,盡管沒有個體完整的傳承譜系,卻有“絳人善制澄泥硯”百花齊放的輝煌訴說。
無硯不文人。 遙想當(dāng)年,絳州古城里那一家家制硯老字號門庭若市,羽扇綸巾,求硯若渴……
行走澄泥硯,有如穿行在年歲廖遙的一座古城。源于秦漢,盛于唐宋,明代達(dá)至爐火純青。隨意捧起一方澄泥硯,或多或少,你都可以感覺到它的獨(dú)有氣質(zhì)與別樣厚度。
當(dāng)?shù)谝环匠文喑幵诜谒疄I誕生的時候,歷史發(fā)出怎樣的驚嘆,抑或榮耀。
是無常的形變與釉變?
是著意的窯變與彩變?
是精心的水變與火變?
方寸之間,自有乾坤。泥從水出,以木取火,持刀而刻,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八卦六合,孕育出澄泥硯“質(zhì)堅耐磨,觀若碧玉,撫若童肌,貯墨不涸,積墨不腐,厲寒不冰,呵氣可研”的性格稟賦。
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史稱“三石一陶”,并稱中國四大名硯。
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在《論硯》中說:“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后始重端、歙、臨洮?!比绻f,石硯為硬朗武功,而澄泥之硯,則為綿柔太極,柔中有剛。
最綿柔的黃土,揉和萬般情義,凝聚絳州兒女的智慧,雕刻原始的膜拜和圖騰,打烙象形的印記和血統(tǒng),淬火!淬火!再淬火!
浴火涅槃,酣暢的燒鑄,即使殘損了,破碎了,呈現(xiàn)的仍然是硬朗朗的本色。
自然之景,人間情愛,詩詞曲賦,裝滿五谷和農(nóng)諺……中國文化的精髓在哪里?至少,有一部分藏在澄泥硯清晰的紋路里。
傾聽澄泥的呼吸,那是先祖血脈相連的親近和召喚。
天地昭昭,日月煌煌。得一上佳澄泥,置之典籍之間,文史生輝;放乎書案之右,翰墨含春。古人云:方若硯臺,圓若硯池。其心如玉,時時清洗。這,大概是硯臺文化留給我們最深層的文化精髓吧。
直面澄泥硯,撲面而來的感覺是細(xì)究的工、入微的細(xì)、溫暖的色。
那是顏料調(diào)不出來的色彩。鱔魚黃、朱沙紅、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紋理天成,色澤如玉。那份美妙、純凈、溫婉,似久居深閨的淑女千金、絕代佳麗,蟄伏靈魂深處,痙攣神經(jīng)支離末梢。那些柔軟的情愫,一抬眉,便醉成硯底的一闕雅韻。
靜坐月下,沐浴清輝,萬縷情愫蔓延于紅塵,不禁幻想:待今世終了,化身成泥,讓那能工巧匠慢慢雕琢煅燒成一件精致無比、暗香飄逸的硯。
千年之后,讓我默立于有緣人的案頭,伴他讀書研墨,伴他把盞吟詠,并期待他不時把我輕撫凝眸。
也許是小手工業(yè)的傳統(tǒng)與保守,間或是明末清初的戰(zhàn)亂頻仍,曾幾何時,那三百年的岑寂,絳州澄泥硯,封存在中華文明相思如雨的歲月里。至今故宮庫房內(nèi)還保存完整的汾河之泥,之后民間不斷有很小規(guī)模的制作,但均無精品,令那位風(fēng)流之帝乾隆不得釋然開懷,徒然生悲了……
季節(jié)總是趁人不備時,悄然徙轉(zhuǎn)。昨天的風(fēng)物人情,又被誰改寫?
藺氏父子,秉承先祖完璧歸趙的果敢和智慧,更兼一位來自夏縣名曰玉霞的聰慧女子,懷揣烈烈赤焰,穿越青燈黃卷,硯田求索,黽勉不輟,不問歸路,不計歸期,演繹無數(shù)次的起落悲歡、志向彌堅。
尺澤雖小,是心靈里流出的敬畏;藝無止境,充滿了無限希望。
守一份硯情,瘦盡春光,把夢追!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
長城的兩塊磚之間,插不進(jìn)一張刀片;都江堰的堤壩,阻擋了2000年的洪水;曾侯乙的編鐘,可以演奏出今天最復(fù)雜的音樂。
窗竹影搖書案上,清泉聲入硯池中。
藺濤,這位大國工匠,大德行廣,秉持初心,扛鼎責(zé)任,如琢如磨,賡續(xù)著絳州澄泥硯的至上榮光……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1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