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改
清河鎮(zhèn)柳林村有一個段天福,他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在他十七歲那年就為他娶了親。段天福的老婆名叫葛妮,在他們結婚后的四年里,葛妮生下兩個女兒,段天福的母親給她們取名大苗和二苗。葛妮又懷孕了,段天福的母親一心想要個孫子,每天都跪在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像前面磕頭祈禱,求菩薩保佑她媳婦能生下一個男孩。幾個月以后,段天福的老婆又生了一個女兒,段天福的母親就給這個孫女取名“小改”,她是想通過這個名字讓兒媳婦能為段家生一個男孩。但老太太的愿望最終沒有實現(xiàn),因為葛妮在生下四女兒小變以后就停止了生育。在四個孫女小的時候,段天福的母親每天都是唉聲嘆氣的,對兒媳婦和幾個孫女也從來就沒有過笑臉。
大集體的時候,由于家里只有兩個勞力,段天福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大苗、二苗和小改姐妹三個都是小學沒有上完就輟學回家?guī)透改缸黾覄?,大一些之后就到生產隊的地里干活掙些工分,小變后來倒是讀到了初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國家的政策出現(xiàn)了變化,責任田包產到戶,大苗、二苗這時都長成了大姑娘,姐妹倆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地里干活都是一把好手,段天福家的日子也漸漸比以前好過得多了?!澳写螽敾?,女大當嫁”,兩個女兒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父母先后給大苗和二苗訂了親并把他們嫁了出去。考慮到家中沒有男孩,段天福老兩口有意把兩個女兒都嫁到了離柳林村不遠的村莊。大苗和二苗出嫁以后經?;啬锛铱赐棠毯透改?,在農忙的時候她們都和丈夫一起去柳林村幫忙。段天福老兩口很是欣慰,鄰居們都說他們享了女兒的福,段天福的母親也開始對幾個孫女改變了態(tài)度。
段天福是個閑不住的人。有一年秋收過后,他不知受到何人的啟發(fā),在跟老婆商量以后,就拉著架子車到位于沙河南岸趙蘭埠口的醬菜廠進了幾大壺醬油和醋,然后再去附近十里八村去零賣,段天福差不多每天都能賺上三五塊錢,一家人都很高興。
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晚上,一家人吃過晚飯后正坐在飯桌旁閑聊,段小改突然對父親說:“爹,我想跟你商量一個事!”大苗、二苗出嫁以后,在家里原來毫不起眼的黃毛丫頭小改已經取代了兩個姐姐原來的角色,甚至干活和說話還要強過她們,父母對她很是滿意。段天福就說:“有事你就說吧!”小改說:“爹,我聽說在周家口一個雞蛋要比咱這兒要貴二分錢,我想在咱這兒收雞蛋到周家口去賣!”葛妮說:“收雞蛋得游鄉(xiāng)去收,你一個姑娘家會拉下來這個臉皮?你不怕有人說俏皮話?”小改不以為然地說:“那有啥?。吭鄄煌挡粨?,他愿賣,咱愿買,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誰說啥俏皮話啊?”段天福的母親說:“就讓小改試試吧,咱家沒有男孩,閨女就得跟小子一樣能干!”
第二天早上,段小改早早起床。她做好早飯以后,就把家里放的一條扁擔找出來用溫水仔細沖洗了一遍,然后放到院子里一個迎風的地方讓它晾干。吃過早飯,段小改把兩只墊了一層麥秸的竹籃掛在扁擔的兩頭,她挑著扁擔帶著父親給她的三十塊錢零錢就外出收雞蛋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到了柳林村東面一個村莊,段小改壯著膽子吆喝了幾聲,果然有一位老太太端著一罐子雞蛋過來賣給了她。她在這個村莊轉了一圈,但再沒有碰見有人賣給她雞蛋。段小改想了一想,挑著扁擔去了大姐家。大姐見了小改很高興,連忙出去到街坊鄰居家問是否有雞蛋要賣。過了一會兒,就有幾個人帶著雞蛋來到了大苗家,段小改高興地收下了他們的雞蛋。賣雞蛋的人走后,姐妹倆數(shù)了一下,所收的雞蛋差不多有兩百個。大苗說:“小改,這么多雞蛋就中了,你是第一趟做買賣,等明天去周家口賣了雞蛋再說吧!”中午,大苗特地為妹妹包了餃子,并說第二天要跟她一塊去賣雞蛋。段小改吃罷午飯就挑著兩籃雞蛋高高興興回家了。
第二天段小改剛吃了早飯,大苗就已經回到了娘家。父母安排她們幾句之后,姐妹二人就前往周家口賣雞蛋。從柳林村到周家口的市場有四十多里路,姐妹倆輪流挑著扁擔。將近十一點的時候,她們來到了周家口的市場。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段小改以每個雞蛋一毛三的價錢把全部雞蛋都賣了出去。段小改興奮地對大姐說:“走,大姐,我請你吃飯去!”姐妹倆來到市場拐角的一家飯館里,每人吃了一碗肉絲面。大苗問:“小改,這一趟賺了多少錢???”段小改興奮地說:“賺了不到三塊錢,除了飯錢還能剩下兩塊錢?!贝竺缧奶鄣卣f:“從咱家到這兒一來一回八十多里路,就是不挑扁擔也累啊,以后別干了吧?又不是家里沒飯吃!”段小改笑著說:“大姐,沒事!我在家閑著沒人給我一分錢,我第一趟先試試,以后兩天來一趟,到收麥的時候能掙一百多塊錢,到時候我給咱全家人每人買一身布料!”大苗笑了,“你今年十八了,攢點錢留著將來辦嫁妝吧!”段小改羞澀地低下了頭。
姐妹倆走在回家的路上,段小改對大苗說:“大姐,下一趟我自己來就中了。你回家以后跟你鄰居說說,以后雞蛋不要賣給別人了,就賣給我,我保證比別人多出一分錢!”大苗笑著答應了。
從此,段小改就游鄉(xiāng)到附近的村莊收雞蛋,然后隔兩天就挑著去周家口出售。時間長了,同村的一些人直接把攢下的雞蛋送到段天福家去賣。漸漸地,三里五村的人都知道柳林村段天福家有一位既能干又長得漂亮的女兒,有人開始托人到段天福家提親。段小改也見了幾個相親的小伙子,但她一個都沒有看中。葛妮急了,就責備女兒:“小改,我看那幾個小伙子都挺不錯的,你到底想找一個啥樣的???”段小改淡淡地說:“娘,我小學沒上完就回來干活了。我沒有啥學問,我得找一個有學問的!”葛妮生氣地說:“你想找一個有學問的,人家有學問的就看上你了?”段小改不慌不忙地說:“娘,我不急!我就不相信兩年之內我就找不到一個稱心的!”“你等吧!”葛妮提高了嗓門,“再等兩年看誰還要你!”段小改笑嘻嘻地說:“沒人要也中啊,我就在家當一輩子老閨女!”
在段小改二十歲那年春天的一個上午,葛妮的一位堂姐來到段天福家給小改提了一個媒。男方是柳林村西邊范莊的,小伙子名叫范寶童,比段小改大兩歲,高中畢業(yè)后在范莊村的小學當代課教師。葛妮一聽感覺還可以,就問堂姐范寶童的家庭狀況。她的堂姐說范寶童的父親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死了,范寶童的兩個姐姐都出嫁了,現(xiàn)在家里就他跟母親兩個人。一聽到這個情況,葛妮心里就不大同意了。她對堂姐說:“姐,小改這閨女去周家口還沒有回來,這個事兒我也不敢當家,等她回來我給她說說,中不中這幾天我都給你一個回話?!苯忝脗z又聊了一會,葛妮的堂姐就回家了。
半下午的時候,段小改挑著兩只空竹籃回到了家中。母親向她說上午有人來給她提媒,并把小伙子家的情況跟她說了。段小改說:“既然是俺姨來提的,我就跟那個人見見吧!”葛妮遲疑了一下說:“要我說還不如不見,這個小伙子沒有爹了,家里就剩下一個老娘,他家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段小改笑了笑,“咱先不管那,俺姨走十來里路來咱家給我說媒,咋說也得給她一個面子??!等幾天我跟他見見吧!”
幾天后,葛妮領著段小改來到了葛妮堂姐的家,而范寶童和他的二姐已經等候她們多時了。幾個人聊了大概半個多小時以后,范寶童和他的二姐就起身告辭,葛妮的堂姐把他們送到大門外。
當葛妮的堂姐回到屋里,她笑著問段小改:“小改,你看這個小伙子咋樣???”段小改紅著臉說:“也差不多?!备鹉莸奶媒愀吲d地對葛妮說:“人家看上咱小改了,就讓我問問你們娘兒倆愿意不愿意!”葛妮有些猶豫,“姐,那個小伙子人長得是沒啥說的,說話也文文氣氣的,配得上小改。就是他沒有爹了,將來小改要是跟他成了一家,不得跟著吃苦受罪嗎?”段小改有些急了,“娘,你不是經常說'有山靠山,無山獨擔'嗎?誰也不能一輩子都靠父母啊,再說年輕的時候多干一點也累不壞人!”葛妮生氣地說:“好,我不管了,將來你不抱怨我就中了!”段小改搖晃著母親的手說:“娘,你放心吧,以后我保證不會抱怨你!”
半個多月后的一個上午,段小改和范寶童在清河鎮(zhèn)又見了一次面。當然,他們都是由各自的親人陪同著,范寶童為段小改買了兩身布料,段小改回贈他一條手絹。中午,大家一起到鎮(zhèn)上的飯館吃了一頓飯,兩個人的親事就算定下了。
這年的臘月十六,段小改嫁給了范寶童,二人婚后的生活是甜美的。一年多后,段小改生了一個大胖兒子,范寶童的母親整天抱著孫子舍不得放下。但是接下來出現(xiàn)了一件令一家人頭疼的事情——段小改的奶水少得可憐,嬰兒整天餓得哇哇大哭,范寶童只得到鎮(zhèn)上買煉乳來喂兒子。煉乳不愧是富含高營養(yǎng)的好東西,小家伙幾個月就長了好幾斤,來到他們家的親戚鄰居誰見了這個孩子都想抱抱他。但沒人的時候,范寶童卻忍不住長吁短嘆。原來,每個月一百多塊錢的買煉乳的花銷成為壓在了范寶童的心上的一塊大石頭。
范寶童的家里本不富裕,為了能給他娶上媳婦,母親借了八百多塊錢翻蓋了家里幾間房子,并且又借了幾百塊錢給他成了親。原來的老賬還沒有還,為兒子買煉乳又借了幾百塊錢。他們責任田里打的糧食除了吃所剩無幾,單憑他一個月四十塊錢的代課教師工資啥時候能把這些賬還完呢?一想到這些范寶童就會頭疼不已。
段小改也漸漸知道了家庭經濟上的窘迫,她拿出一張五百元的存折交給丈夫讓他把錢取回家。范寶童手拿存折,激動地眼淚都流了出來。
孩子長到一歲,段小改和婆婆就開始喂他面飯,漸漸地就不需要再去買煉乳了,范寶童的心里舒了一口氣。孩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段小改就跟婆婆商量說讓婆婆在家看孩子,她每天出去收些雞蛋再到周家口去賣。婆婆不高興地說:“我在家看孩子中,你天天出去游鄉(xiāng)我看不中!你以前在娘家做買賣我管不著,現(xiàn)在你是范家的人了,我就不能不說了。咱范家人老幾輩都是本分的莊稼人,沒有一個跑著做生意的。家里有錢就多花一點,家里沒錢就少花一點,不也照樣都過來了嘛!一個婦道人家整天拋頭露面我看也不是啥好事!”段小改氣得嚷了起來:“娘,現(xiàn)在是啥時候了,你咋還是以前的老思想???就咱家這個情況,我不想想辦法中嗎?”說完,她氣憤地抱著孩子回了娘家。
傍晚,范寶童從學校回到家里,看到母親坐在家里抹眼淚,就急忙問家里發(fā)生了啥事,母親哽咽著給兒子講了事情的經過。范寶童嘆了一口氣,母親也后悔自己說話有點重,就讓兒子騎自行車帶她去小改的娘家把小改娘兒倆叫回來。
半個小時后,范寶童母子二人來到柳林村段小改的娘家。段小改的母親得知他們還沒有吃飯,就連忙下廚房為他們做飯,范寶童和岳父則坐在堂屋聊天。段小改的兒子聽到外面奶奶和爸爸的聲音,就在里屋的床上喊了起來,段小改的婆婆連忙進了里屋。婆婆一見小改,就說:“小改,你看我老糊涂了,我說的話你可別在意??!”小改打斷了婆婆的話,小聲說:“娘,你別說了,我來這就沒有說咱家的事兒,你別讓俺爹聽見了。”
看到親家和女婿晚上來到家中,段天福老兩口都知道肯定是女兒在婆家跟人生氣了,但他們誰都沒有問這件事。吃過晚飯,段小改讓婆婆和丈夫先回家,她說她在娘家住兩天再回去。
幾天后,段小改帶著兒子回到了家里。她跟丈夫和婆婆商量,說她想買一套磨豆腐的設備在家磨豆腐。一個豆腐能賺七八塊錢,一天賣兩個豆腐就能賺十五塊錢左右,豆腐渣能夠喂豬,一頭豬一年也能賣二百多塊錢。婆婆和丈夫都表示贊成。段小改對婆婆說:“娘,我也問了。寶童在學校是代課教師,將來轉正也沒有他的份,他的工資也低,就別讓他干了,讓他在咱這幾個村賣豆腐吧!”婆婆笑著說:“那中,明兒個就讓他跟學校說說,咱不當教師了!”
沒過一個月,段小改的父親和姐夫就幫助他們家建起了豆腐坊,范寶童辭去了學校的工作在家磨豆腐。他們家的豆腐做得是不錯,但由于范寶童臉皮太薄,又加之不擅長用稱稱豆腐,前幾天的生意并不好,也沒有賺幾個錢。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每天由段小改出去游鄉(xiāng)賣豆腐,結果每天都能賺一二十塊錢。一年后,范寶童家還完了以前所有借的錢,并且又結余了幾百塊錢,一家人整天都樂呵呵的。
十五年后,范寶童在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全家人都搬到了縣城,并且他們把豆腐坊也安在了那里??h城畢竟人多,他們每天在市場上能賣七八個豆腐。
這一年的清明節(jié),范寶童開著一輛小轎車回老家給父親上墳,他的母親也坐車回家看看。幾個鄰居見到了范寶童的母親,都夸她是一位有福氣的老太太。范寶童的母親高興地說:“都是寶童娶了一個好媳婦?。∫皇切「?,俺家咋會有今天啊?”
2017-7-5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92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