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殘月誰人識》——作者:璞玉君、少洋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李太白的《將進酒》太有名了,有名到已經(jīng)讓人忘記他是一位豪邁隨性的詩人,只記得能飲者,才能留其名號??稍蹅冞@位詩仙,自己內(nèi)心卻耐不住寂寞,不過是報國無門,無人賞識罷了。
詩仙有李白,詞中仙者,縱觀古今,唯有三人可留其大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后主李煜
“賭書消得人憔悴,當時只當是尋常?!薄濉ぜ{蘭容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薄彼巍ち?/p>
此三人擁有很多共同點,都是性情中人,都是多愁傷感,都是才華橫溢。若說三人最大的不同點,無非就是身份。李煜雖然后為亡國君主,至少還曾是一國之君;納蘭性德雖然英年早逝,可出身也是王孫貴族,直叫旁人羨煞不已;唯獨柳永,雖然出身官宦人家,卻早已中道落魄。自小的柳永,才思敏捷,文采飛揚,自然想考取功名,為國為君為民干一番事業(y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雖然柳永計劃進京參考,可畢竟是性情中人,來到杭州,看到這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頹廢生活之中,不亦樂乎,后來到汴京,也是如此。“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好一派大氣繁華都市之景。
雖然才情過人,卻不善于應試,畢竟科舉的考試,可不單單考究文采,更看重實戰(zhàn)諫言,倒與今天的公務員申論考試有點類似。柳永四次落榜,失意至極。留戀煙花柳巷,醉酒吟唱出“執(zhí)手相看眼淚,竟無語凝噎”、“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般悲傷的詞調(diào)。
呵呵,是煙花之詞嗎?無病呻吟嗎?
是,也許是,可真的只有這么簡單嗎?未必,或許未必!
越是有才華之人,越不會甘于寂寞,李白是這樣,杜牧是這樣,柳永也是這樣。滿腹經(jīng)綸,雖然被民間欣賞,被煙花之地傳誦,可真正能理解他的只有精通詩詞音律的煙花女而已,縱然是知己,也只得反問一句“今宵酒醒何處?”,是啊,為什么不是在朝為官,志得意滿而問酒醒何處。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詞人,加之宋朝以哀怨寫照內(nèi)心的風氣,若只看字面含義,難免過于膚淺。
好在,時來運轉,縱然晏殊對柳永所作之詞嗤之以鼻,卻阻擋不了后來的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落榜沉淪之士錄取放寬尺度,這足以讓年過半百的柳永興奮的睡不著覺。暮年及第,別無他求。
事實也證明,柳永雖然不會成為左右國家興衰之棟梁,卻也能在位一日,便念百姓疾苦,撫民愛民?!爸芏鴱褪紵o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鬻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貧。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單憑能說出這樣的話語來,就足以讓百姓愛戴這位父母官。
而后仕途也有起有伏,跌跌撞撞,想必在柳永心里,回首再看,能懂自己“曉風殘月”之意境,恐怕還是那溫柔鄉(xiāng)中的朱唇玉手吧。呵呵,知己難覓,一生難尋??v使千古風流,萬般才華,于塵世之中,能發(fā)揮一二,已算人生幸事。
千年后的今日,再品其詞,或許在夜深人靜之時,方能體會那“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悲愴與豪情。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5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