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信宜深山游
假日信宜深山游
冬天的假日,我們迎著朝陽,如約去信宜看山楂花。
上午八點(diǎn),我們從水林路客運(yùn)站出發(fā),上廣湛高速,轉(zhuǎn)沉海高速,在高州服務(wù)區(qū)與其他朋友匯合。一行30多人,飛馳在高速路上不到半個小時,就從池垌、懷鄉(xiāng)的出口轉(zhuǎn)出,直奔大成鎮(zhèn)而去!
從縣道轉(zhuǎn)入樟木根村道,一路走去。彎彎的村道,不知走了多少個九曲十八彎。有人擔(dān)心前面可能沒有停車的位置,就在距離要去的地點(diǎn)三幾公里的可停車的路邊停好車輛,步行前去。而我們這兩輛小車,就繼續(xù)前進(jìn),在前方再沒有通行小車的路盡頭的民居前面的空地上停下。才轉(zhuǎn)出村邊,就看到前面山崗的花樹下,有人影幢幢,我們的腳步開始加快!
芳香陣陣,撲鼻而來!站在花叢中,我作了幾個深呼吸,然后閉上眼睛,沉浸在這花海里,心里溢出的是難以言狀的愜意!感覺花香滲透了全身的每一個細(xì)胞,我才慢慢地睜開眼睛。同來的隊友,為了捕捉花的精魂,正在用手機(jī)和照相機(jī)拍攝一個個的畫面,忙得不亦樂乎!我也急忙拿出手機(jī),憑著自我的感覺,不停地拍下了照片和視頻!忙乎過后,心情才趨于平靜。這時,我才凝心靜氣地打量起山楂花來:雪白的花瓣、深黃的花蕊、嫩蔥般的花蕊導(dǎo)管。手指般大的花朵,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有才啟小口的欲放花蕾、有半開放擎出花蕊的花朵、有花管擎起花蕊完全綻放的花朵、有花瓣向后翻起將花管和花蕊完全展露的花朵……三幾只蜜蜂,正嗡嗡地飛舞;雀鳥的叫聲,高低傳送;游人的歡聲笑語,在花海里蕩漾……舉目環(huán)顧,在當(dāng)初的梯田上的山楂樹,沒有一片葉子,滿眼都是花瓣組成的雪白海洋!每一棵擎著傘狀枝椏約三五米高的樹上,每一條看似干枯的枝條,都鑲滿了白里擎黃的花朵!冬天落盡了葉子的山楂樹,看似沒有了生機(jī),一旦花兒開放,就讓人們不得不驚嘆,宇宙間萬物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堅韌和強(qiáng)勁!連飄落地上的花瓣,也讓人覺得是那樣的生機(jī)勃勃!我不想在原地踏步了,我要看一看整個花園里花花世界的姿態(tài)究竟有多迷人!在僅幾十畝的花間里上下徜徉了一遭,心里覺得這一片天地還是小了些,不能讓我的心情在其中狂放不羈,不能讓我的靈魂縹緲在廣闊的空間飄蕩。些微的遺憾,一下子從心底里跳出!前來的路上,自己心里不停地想象著漫山遍野的山楂樹是那樣的無邊無際,眼前的景象卻大打了折扣!想象與實(shí)際的對比反差,油然地產(chǎn)生了美中不足的遺憾,也是人之常情了!
可是,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僅僅看這一甌之地的山楂花,就這樣匆匆地回去,是不是太過不值了?正在我們討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領(lǐng)隊的前來對我們說:等下去北梭看瀑布!聽了這一信息,我們的興致瞬間高漲起來!瀑布,曾經(jīng)在陽西東水山村的吊水潭看過,還在瀑布下的潭里暢游了一回!一晃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吊水潭也沒有了瀑布供人觀看。這次到來,想不到還能看到瀑布!這樣,就可以彌補(bǔ)我們此行的美中不足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又是走了不知多少的九曲十八彎,我們的車輛就在山崗下一棟兩層的民居前面的空地停下。北梭的地形,和剛才看山楂花的樟木根地形大致相同,都是逶迤山脈相夾的縱深地帶。山脈相夾的中間,分出許多的小山和臺地,村莊就建在這些小山和臺地上。徒步翻過山坳向下走,抬眼看右前方的山嶺卻是高出我們正在行走的山嶺高出許多!兩山之間,在路的前方相連,中間有一條山澗。道路就是沿著山嶺的地形而修造的。我們就沿著這條路,走了一段近似“人”字形的可通行汽車的泥土路,到了對面的山崗。
從山崗?fù)伦撸g或透過低矮的綠樹,可看到右下方河床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塊。走到河邊,河床的一切盡入眼簾:嶙峋的石塊,擠占了約三十米寬的河床,有龐然大物的、有玲瓏剔透的、有神形肖物的、有五顏六色的、有細(xì)如塵埃的……一條攔河堤壩,近岸兩邊的水閘徹底撤離,流水從兩個閘口歡暢地快速流進(jìn)亂石叢中,左轉(zhuǎn)右旋地填滿了石叢的縫隙,顯得非常弱小??萆俚乃?,在下午的陽光下,熠熠閃光,就像是亂石叢里一張張笑容可掬的燦爛面孔,熱情地迎接我們這一隊游人的前來!大家在河床的亂石叢里,不停地跨躍,尋找適合自己心意的地點(diǎn),來一番視頻和照片的定格。笑語在堤壩上下的河床里,和著輕風(fēng)撫弄的兩岸樹木發(fā)出的聲音,伴著各種鳥雀的共鳴。一時間,人與自然的和諧,是那樣的率真和天然!腳點(diǎn)石頭跨越水面,擺出各種姿態(tài)留下美好,攀越巨石一覽河床……
聽說瀑布就在上游的前方,大家就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向上游而去!有的走上岸邊沿著小徑上行,有的就著河床的石頭跳躍溯河而上。溯河而上的,間或遇到跨越不了的石陣,就走上右岸邊繼續(xù)前行。岸邊的蘆葦叢中,有掛在半空里干枯的草團(tuán)子和一些塑料袋子等垃圾。蘆葦旁邊的自然副河床,石頭和泥沙和諧共處,比主河床難得一見泥沙的景象,更讓人感覺自然的親切!副河床的面貌,流水沖刷過后的清晰痕跡,非常分明。滿布河床的石陣和副河床流水沖刷的清晰痕跡,令人油然驚嘆冥冥宇宙造物的神奇!這河床,是從何年何月開始打造?河床里的石頭,是原地不動,抑或是被流水從他處沖刷而來?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每當(dāng)山洪暴漲之時,從山上沖刷而下的急流,定會把石頭也搬動下來的。石頭經(jīng)過流水長年累月的無意打磨,就變化成了今天這個河床的模樣,而且還會隨著歲月而不停地變化的!暴漲的急流,主河床無法承受,就要副河床的協(xié)助,再無法承受,那就越過河堤,洪水橫流了!想想幾米高的蘆葦,半空中掛吊掛著的一綹綹垃圾,就可以想象得到山洪暴發(fā)的威力是何其的狂野不羈了!
在河床里溯河而上的游人,根據(jù)河床石陣的變化,以安全為上的意識,時而跨越跳躍,時而上岸行走。前面,石陣的高低落差太大了,大家不得不走上左岸,沿著崎嶇的小路繼續(xù)前行。看著同游的人一個個地上去,我一個人繼續(xù)在河床攀爬也索然無味,就跟著走上了河堤。
為了盡快看到瀑布,我三步并作兩步走,超越了不少前面的行人。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右前方的山上吊掛下幾條細(xì)小的銀白色的瀑布,精神一下子亢奮起來,腳步更快了,想早一些走到跟前去看一看這難得一見的尤物!一邊行走,一邊不停地注視著瀑布,幾乎忘記了山路崎嶇的危險。聽到朋友叫我的聲音,我才循聲望去,見到不少人就在河道的左邊的斜坡上,背對著來路,不整齊地從下向上站著,不知道觀看什么。我向朋友揮了揮手,就重復(fù)著剛才看瀑布的舉動。漸漸走近了人群,仍然是不想錯失多看河道左邊源頭瀑布的機(jī)會!這時,朋友走到我面前,扯了我的衣袖,大聲對我說:“你看那邊的瀑布干什么啊?”見我有心聽他說話,就指著人群站立之處說:“快過去吧,最好的瀑布在這邊呢!”我順著朋友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仍然是看到石頭斜坡從下到上的游人在忙碌。帶著懷疑的眼光,走上前去。越過阻擋視線的巨石,一掛奪目的彩練,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約三十米長、寬約一米的瀑布,飄動著從高處垂掛而下!瀑布的表面,彌漫著淡淡的煙霧,裊裊彌漫,與瀑布沖擊的潭水響聲,匯成了一曲天籟之歌,讓我的神經(jīng),不由自主地慨嘆自然的天工,是那樣的讓人不可思議!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從我的心底騰躍而出:“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毖矍斑@瀑布,不就是李白詩歌的真實(shí)寫照嗎?中華大地,瀑布在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里,給人添上了多少的幻想翅膀,是無法想象的了!我從心里,對朋友的提醒,感激不已!我一邊凝神細(xì)看,一邊不停地拿出手機(jī)和相機(jī),變換著一個個角度,連續(xù)拍個不停。
瀑布周邊,整體都是渾然一體的巖石,形成了一個敞開豁口的近似長方形的小環(huán)境。瀑布垂掛之處,就一條相對于長的寬邊。這一寬邊,因?yàn)槠俨即箳斓牧魉L年刮削,較之邊緣向后凹陷不少。我拍了個夠,就靜靜地欣賞這一掛有些跳躍向下的瀑布,偶爾看看對面的比這掛瀑布細(xì)小和平淡的瀑布,思緒在向著遙遠(yuǎn)的年代飛奔!這一掛瀑布的石塊,應(yīng)該與現(xiàn)在的整個豁口持平。因?yàn)槠俨疾恢嗌賰|萬年的沖刷打磨,才一步步地缺失,才形成了今天這個模樣。成語“水滴石穿”就是我們的祖先,從自然的逐漸演化中得出的真諦!世間任何的演變,都離不開長期的專注努力!就像這一掛瀑布將石塊不停地磨損,如果沒有真正的長久功夫,是無法改變石塊的原形的!人,如果沒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是無法改變命運(yùn)的!
朋友的在上面催促我的聲音,將我的思緒打斷了!看看周圍,就只有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其他的都向上走去,大多數(shù)人已在瀑布垂掛的頂上了,我跟著快步向上走去。我要看一看這瀑布是如何從上面垂掛而下的,為什么會有些跳躍的動作?瀑布頂上,約一百平方米不平整的石塊地盤,有一個直徑約兩米的石臼。石臼里有一條約半米宛的石槽將臼里的水引出來,這就是瀑布的源頭了。可能是詫異于這種神奇,游人們在這個石臼的邊緣不停地“咔嚓”,人人都笑逐顏開。有的還爬上三米高的石塊頂上,用登高望眼的方式去飽覽這難得一見的風(fēng)景!我站在瀑布垂掛的水槽一邊,探頭觀望瀑布,見瀑布垂掛的石壁,有二、三處的巖石凸出,將垂掛的瀑布阻擋,瀑布才有了這樣的跳躍!從上往下看,這種跳躍就看得更加真切了!
石臼的來水,就在山峰下的平緩之處。從這里看來水的地形,是在兩山之間的凹處。這來水的河床,也是亂石叢生。億萬年汩汩不息的流水,神威就是這樣的讓人嘆服!水,在人們的心里都覺得是柔軟的,但在這河床和瀑布的面前,水又是那樣的讓我的觀念徹底改變!看著陽光下山嶺山嶺鍍金的景色,聽著水聲、鳥聲、人聲、風(fēng)聲和拍照聲,我的思緒又沉浸在歷史的長河里……
很快就到了下午五時,冬日的太陽晃眼就要落山了。為了不摸黑行走山路,我們不得不帶著依依不舍的留戀,離開了這一自然圣地。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5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