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六區(qū)
從1987年到1999年,爺爺奶奶在管道局老六區(qū)生活了十三年之久。我小學的寒暑假和初中三年,幾乎都是在老六區(qū)度過的,那里承載了我童年和少年時代太多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今年春節(jié),我回廊坊探親。一天,閑來無事的我突然決定故地重游,看看還能撿拾到多少記憶的殘片。
走進老六區(qū),眼前一片空曠。定睛一看,原來是老干部處辦公樓拆掉了,原址上方建起了一座停車場。記得辦公樓南側有一個平時上鎖的小門,門旁一條狹長的過道是我和表弟的練球場,我射門他守門。而我經(jīng)常失了準星,將小門上的玻璃踢碎,卻也無人喝斥制止。久而久之,那小門上方格狀的一塊塊玻璃便被我盡數(shù)“摧毀”了。
老干部處辦公樓和周邊的幾棟居民樓圍成了一個半封閉的公共區(qū)域,其中是一個假山池塘、長廊亭榭和花草樹木相映成趣的小公園。記憶中,老人們在此散步、做操、打拳、歇腳,亦或天南海北地閑聊一陣,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孩子們則是三五成群,有的捉迷藏,有的跳格子,有的彈玻璃球,有的縱情地追逐嬉戲,灑下一串串銀鈴般的歡笑聲……和睦美好的鄰里生活畫卷就這樣被小區(qū)居民們齊心繪就。
說到小公園中的花草樹木,我不禁想起了那幾株毛桃樹。每年陽春三月,其中一株瘦高的毛桃樹總是最先開花 。粉白的花朵稀稀落落,花瓣薄如蟬翼,在風中微顫著,不時飄飄零零,顯得十分嬌弱憐人。另外幾株則不然,花朵色彩濃艷、密密匝匝、招蜂引蝶,洋溢著火熱旺盛的生命力。
盛夏時節(jié),爺爺經(jīng)常會在夜幕降臨后在那幾株毛桃樹下支起躺椅乘涼,我則會拿個小板凳坐在一旁,一邊沐浴著涼爽的晚風,一邊專心致志地聽爺爺講述他兒時在西安老家的故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說到小公園中的池塘,我還想到了一起小“事故”。兒時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弟在池塘邊捉“水乞丐”(蜻蜓的幼蟲)玩,表弟突然腳下一滑,撲通一聲跌進了池塘。他嚇得連聲呼救,我則驚呆在一旁束手無策。好在池塘的水很淺,表弟撲騰了幾下,自己站了起來?;丶液?,奶奶怪我沒看好弟弟,把我好生罵了一通。從那以后,表弟便遠遠地繞著那個池塘走了。
或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這次我回到老六區(qū),發(fā)現(xiàn)那個池塘被填了,上面安裝了一些健身器材。
池塘南側的那片小草坪還在。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表兄弟四人還在這里照過一張合影。此后的近三十年里,我們四個人因為家庭分散在各地以及求學、工作等原因,再沒有聚齊過?,F(xiàn)在,大表哥人在北京,二表哥和小表弟都在國外工作,我則安家在蘭州??磥恚硇值芩娜说膱F聚仍是遙遙無期啊。
與草坪一路之隔,原來是一座門球場。因為場地平坦,我和表弟經(jīng)常翻越鐵護欄進去踢球,但每次沒踢一會兒便會被看門老頭罵出來。如今,門球場也廢棄了,原址上方立起了幾臺被鐵欄桿包圍的巨大變壓器,只有看門老頭的值班室還保留著。
抬頭看看爺爺奶奶當年居住的位于三樓的老房子,陽臺已被修葺一新。只見一位須發(fā)花白的老人正在陽臺上澆花。那一刻,我頓覺恍若隔世,仿佛看到爺爺在筆耕一天之后正在陽臺上悠閑地飼弄花草,就像我兒時經(jīng)??吹降哪菢印?/p>
時間總是快得讓人困惑。不知不覺間,爺爺奶奶家搬離老六區(qū)快二十年了。這期間,太奶奶、爺爺先后作古,奶奶已是年近九旬,爸爸這一輩親人相繼步入了老年,我們表兄弟四人也已成家立業(yè),奔忙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二十載光陰改變了每一個人,我亦由一個懵懂少年邁進了而立年紀,但我唯一沒變的就是對血脈親情的無限珍視和對故園風物的深深懷戀。
惟愿天國的親人們永遠安息,世間的親人們快樂安康,美麗的老六區(qū)和諧寧靜。
(羅士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64936/
記憶中的老六區(qū)的評論 (共 7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