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傷清白舉大義——“酒肉穿腸過”所感
自傷清白舉大義
——“酒肉穿腸過”所感
賴 建 青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上映的電影《少林寺》中,唐王李世民為了感謝少林寺十三棍僧相救之恩,特許少林寺僧人不受酒肉之戒,新任主持覺遠說了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關(guān)于“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有人認為純粹是為和尚吃肉而狡辯,然而,這句話是在特殊情況下所產(chǎn)生,是有著特殊的原因,電影《少林寺》的編劇不是瞎編的無稽之談,
其實,這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并不是在唐朝就開始有,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這句話應(yīng)該是始于明朝末年,與張獻忠有關(guān)。(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電影《少林寺》的編劇是有依據(jù)的引用,。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明末農(nóng)民軍領(lǐng)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后又來到延綏鎮(zhèn)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崇禎年間,組織農(nóng)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quán),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zhàn),在西充鳳凰山戰(zhàn)死。
據(jù)傳張獻忠脾氣暴躁嗜殺成性,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屠殺大批的民眾。有一次他率軍包圍了一個地方,其間還有一座寺廟,廟里有十多個和尚??吹竭@些吃齋念佛的僧人,張獻忠突然出了個壞點子,強要這些和尚當著眾人的面吃肉。
面對張獻忠無理的刁難,眾僧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其中有一個僧人挺身而出,說要自己吃肉可以,但要張獻忠答應(yīng)不能殺這些百姓,張獻忠為了要看和尚吃肉的笑話以此取樂,便很痛快地答應(yīng)了。
聽到張獻忠答應(yīng)了不殺這些百姓,這個僧人說了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便帶頭大口吃起肉來……
作為出家人,必須吃齋念佛,不能吃肉食葷腥,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絕對不能逾越的底線。然而,這些僧人吃肉是為了救這一方百姓,佛家認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因此,相對于與幾十數(shù)百個百姓的性命來比,這個清規(guī)戒律的底線和形式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令人遺憾的是,相關(guān)史料沒有記載下這個僧人的姓名或是法號,他面對殺氣騰騰的張獻忠能夠如此冷靜,并顯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氣,絕不是一個普通僧人所能為的,而是一個有道的高僧。
這件事告訴人們,任何事情都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任何事情都可以變通,有時候甚至可以反其意而用之,關(guān)鍵是看你出于什么目的以及要達到什么目的。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佛家和人類的智慧,也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ibi/vvip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