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成藥化一身之郁,氣郁、血瘀、火郁、痰濕皆可用,建議收藏

大家好,我是賈醫(yī)生。今天分享一個中成藥,化一身之郁,氣郁、血瘀、火郁、痰濕都可以用它來解決。
中醫(yī)上有句話叫做“諸病生于郁”,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大多數的病都是由郁而來。氣行不暢為氣郁,氣不行則血不通,由此會導致血瘀、濕郁、痰郁、火郁、食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郁”。今天我分享給大家的這個中成藥不得了,一方可治六郁,乃是朱丹溪的得意之作——越鞠丸。
越鞠丸的這個“越鞠”是什么意思呢?越在這里是超越、消散的意思,鞠是彎曲不暢,郁而不通;所以越鞠丸就是消散身體上所有不舒暢的這么一個方子。方中只有五味藥,香附、川芎、梔子、神曲、蒼術,那這五味藥是如何能治六郁的呢?下面我來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第一個,香附開氣解郁。氣郁的產生跟我們的肝關系最為緊密,肝氣不疏則氣行不暢,所以這時就會出現胸口悶悶的不舒服,人也變得動不動就愛發(fā)脾氣,生氣的時候還會感到脅肋兩側疼痛。而香附甘平微苦,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是“氣病總司令”,可以讓郁滯的氣加快運行,氣行舒暢了,氣郁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第二個,川芎調血郁。血郁就是血瘀,氣不行則血不通,當血液淤堵在身體的某一處時,這個地方就會出現刺痛、淤青,這時除了嘴唇偏黯發(fā)紫之外,舌下的血管也會凸起。而川芎素來被稱之為“血中氣藥”,活血祛瘀的同時,還可以行氣解郁,防止因為氣滯再產生血瘀。

第三個,梔子解火郁。我們說氣郁時間一長,便會郁而化火,形成火郁,這時人就會變得心煩氣躁,嘴角起泡、臉上長痘,還會口舌發(fā)干、發(fā)臭,小便量少而色黃,大便干燥難解。而梔子可以瀉三焦之火,清除煩熱。
第四個,神曲消食郁。食物的正常運化需要氣的推動,氣郁就會導致食谷停滯于胃腑,產生食郁,這時我們就容易出現反酸、燒心,頻繁打嗝的情況,什么山珍海味擺在面前都沒胃口。而越鞠丸中的神曲可以開胃化食,對治療食積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第五個,蒼術燥濕郁。津液停滯會產生水濕,人也會跟著生病,這時我們身上會感到異常沉重,關節(jié)也會酸疼難受,大便粘在馬桶上,不容易被水沖下去。而蒼術乃治濕圣藥,就像是干燥劑一樣,可以把我們體內的濕氣除掉。
那有人就會問了,不是說越鞠丸可以治“六郁”嗎?為什么只有五味藥,獨獨缺少了一味“化痰”之藥呢?我們說“氣行濕化,則痰郁隨之而解”,前面五郁都解決了,自然也就沒有痰郁了。
以上便是我今天分享給大家,關于越鞠丸可治“六郁”的內容了,有什么問題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關注我,健康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