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奇遇憶當(dāng)年:我與徒步長城“三勇士”

2013-06-05 10:20 作者:白鳥群群  | 6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們的結(jié)識是從長城腳下開始的。1985年早,我去云南自費旅行(當(dāng)年個人的“自費”旅行尚剛萌芽,很鮮有,前此舊體制都是趁“出差”公費旅游),途徑山西沂縣長城下的一個村莊,晚上住在店里,意外邂逅三個風(fēng)塵仆仆、身背沉重登山囊的青年,他們是秦皇島電業(yè)局工人董耀會、秦皇島工業(yè)玻璃廠工人吳德玉、長春東北光學(xué)儀器廠工人張元華,年齡都在二十多歲三十不到,那一天正巧是正月里的元宵節(jié),能在異鄉(xiāng)碰見東北同鄉(xiāng)也是夠高興了,言談間得知他們是民間自費考察長城,自我命名為“華子”長城考察隊,自1984年5月出發(fā),已經(jīng)從山海關(guān)沿著崇山峻嶺上的長城走了大半年,長城多位于黃河以北的北方,沿線季氣候嚴(yán)峻,考察長城必須走在高山上,很多處有厚厚的積,一個冬天也不能融化,出河北的燕山山脈,入河南,再折向山西太行山,經(jīng)常人跡罕至,風(fēng)餐露宿,多艱苦的行程!他們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也引起我很多思索,后來我寫了一篇三勇士自費考察長城的通訊報道,配了一張照片發(fā)表在《吉林日報》上。

以后沿途他們怎樣克服了萬千困難,不得而詳,記得走在云南時,我寄他們一張明信片,遼闊的藍海上鼓起兩只紅色風(fēng)帆,說真的,當(dāng)初我真想隨他們西去,穿戈壁越沙漠西下敦煌直達嘉峪關(guān),這是怎樣的氣魄??!不知怎的我感到有些慚愧,深感自己渺小,同時也從心底里羨慕他們,能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機遇,這樣的艱苦和幸福!回長春后,我把一小幅長城地圖貼在臥室墻壁上,有時深讀書累了,或心灰意冷的時候,瞅瞅地圖,頓覺精神倍增,有一支“小分隊”正不舍日夜向西挺進,我做出什么?……

1985年9月,董耀會、吳德玉、張元華三人,穿過內(nèi)蒙沙漠越過甘肅戈壁,“西天取經(jīng)”一般,歷時508天,經(jīng)過一百余縣市,終于抵達長城的西北終點嘉峪關(guān),完成了長城史上中國人第一次徒步走遍長城的首創(chuàng),(以前多是外國人在走,而且走的都是一段一段的),民間“華夏子“考察隊為國人爭了光。他們邊走,邊考察、記錄,遇到有殘碑的地方拓碑、攝影,留下珍貴資料,把沿線各個關(guān)口第一次系統(tǒng)做了記錄和攝像,在各地查閱地方史志,更正了不少以前訛傳不實之處,其中,還制止了數(shù)處村民毀壞長城的行為,并向沿線的地方政府及新聞報刊呼吁長城保護,每天在他們住宿的村莊里給鄉(xiāng)民講解保護長城的意義……簡直像一支”長城小分隊“或“長城宣傳隊”——只是不是國家派來而是“義務(wù)的”!

1986年1月,張元華從嘉峪關(guān)歸來東北,我從電視上看到,衷心為他們高興,如今他是有些名氣的人了,不好多加打擾,況且每天的瑣事也夠我忙。在長春見面后才知道他險些累死在陽關(guān)道上(因當(dāng)年的攝影器材過重,再加上沉重的背包長期下來就吃不消),回首往事,他竟流了淚,說起山西窖洞的大娘和紅棗,寧夏、甘肅的漫漫長途,每日吃的莜面和漬酸菜,地圖和日記,每人磨破的一雙雙解放膠鞋……,在他的描述里我想象他們黃昏中走進村莊的情景,那長城暮色一定很美,映得山和人都嵌進一幅燃燒的圖畫里。

后來他以“長城萬里行”為題材的沿途圖片展覽,在吉林省博物館展出,此事由長春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辦,當(dāng)時因我是搞寫作的,請我?guī)兔Σ贾眉敖o圖片寫說明,很忙了幾個白天黑夜,因此我是省里最先目睹那些鮮見圖片的人。展出一時轟動,那時改革初年不久,人們還喜歡新鮮事物,而生活中的新鮮事暫時還并不多。

后我在東北又收到他們?nèi)艘浴叭A夏子”合成筆名撰寫并在京出版的《明長城考實》一書,(考察一路他們以“華夏子”長城考察隊對外接觸,不怎么宣傳個人,當(dāng)年的有志青年鄙夷名利,認(rèn)為高尚的人是“無名英雄”,要給國家做實際貢獻),讀后,我認(rèn)為這是一本來自最近現(xiàn)場實地考察,有很大的史料價值與實用意義。我據(jù)他們的事跡寫了長篇報告文學(xué)“魂系長城”,郵寄給今已過世的黑龍省文聯(lián)的作家純?nèi)讼壬鷿櫳⑿薷?,后刊發(fā)在浙江的《東方青年》上,這是我第一次寫報告文學(xué),對這種文體掌握不好寫得很累,都是深夜寫,白天單位的事繁雜。再后聽說董耀會、吳德玉均因考察長城的突出事跡,被幸運地保送至北大歷史系就讀,由衷替他們高興,我也是知青回城的工人,壓在底層上不了大學(xué),惺惺相惜,古往今來伯樂難尋,人才不易嶄露頭角,特別是“民間自發(fā)的”——他們趕上難遇良機!(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

后隔十多年我到北京,在北京工人報工作,編輯“旅游天地”版,把董耀會主編的“長城百關(guān)”圖封加配文字,多次介紹,并在1998年6月首發(fā)了他陪同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訪問長城的圖片及文字,(后邊北京其他報刊可能都比我發(fā)的晚),說實話,我對長城真的了解了一些、和培養(yǎng)起很深刻的感情,就是從當(dāng)年受他們影響開始的,這些年我也斷續(xù)走訪了河北易縣的紫金關(guān)、京北密云的金山嶺長城、天津境內(nèi)的黃崖關(guān)、甘肅的嘉峪關(guān)、山西代縣的雁門關(guān)等關(guān)隘,有計劃地看了一些殘破與荒涼的壯美長城遺跡,對開闊眼界胸懷,熱了解河山與歷史均幫助很大。

我曾建議董耀會將徒步考察日記出版,不知為何此書后一直未見到(?)我很想看到,(我們當(dāng)年的教育觀念是很重視“田野調(diào)查”那種的)。后他在京出版了長城研究及保護的多部書籍,如《長城縱橫談》《長城萬里行》《瓦合集》《秦皇島歷代舊志校注》等,很多,他的充沛精力使我吃驚,其中有幾本我已經(jīng)作為常備“工具書”,如一本深入淺出介紹長城各個關(guān)口及旅游的,知識性趣味性,很實用,“按圖索驥”去游即可,他還參與及主編過許多關(guān)于長城的書,名字記不清,其中一部頭特別大重達幾斤,名《長城百科全書》,圖文并茂,資料浩繁。

90年代中期,在北京我去過幾次中國長城學(xué)會,實際那里日常都是他領(lǐng)著一幫青年在忙,(前此這個機構(gòu)似乎只有一個空牌子,并很少有人知道)搞長城保護可不是沒本領(lǐng)或本領(lǐng)小的人能干得了的,要搞社交,搞活動,搞外聯(lián),搞宣傳,甚至自己動手解決日常開支,但還要設(shè)法幫助貧困地方修復(fù)長城,等等,那時候我的印象里長城學(xué)會還是“草創(chuàng)期”,條件十分艱苦,沒固定辦公地址,租房,事務(wù)繁多,最早他連車也沒有,東跑西跑擠車每天在鬧市塵土里一身汗一身泥,但給我印象走長城的都是些“鐵人”。在他的導(dǎo)引下我還參觀了他倡導(dǎo)創(chuàng)立的中國長城博物館,在八達嶺。他是一個特別能起早的人,又能熬夜,有好幾次他有事來找我還在黎明。我也參加過幾次保護長城的宣傳,記得一次在懷柔的慕田峪,還有兩次在中央臺采訪錄影棚。某年有一次在人民大學(xué)的一次詩歌活動,他來了也在會場宣傳長城保護,散發(fā)長城的保護資料,他印制的手冊和宣傳資料,均很精美。有一年我在中國傳媒大學(xué)也看到他在給大學(xué)生講長城。由于他在北京工作個人長期兩地生活很辛苦,又要常常跑回秦皇島聯(lián)系事物(他的家那時也在秦皇島),一次在高速公路出了車禍,司機當(dāng)場死亡,另一同伴重傷,他也受了不輕的傷,我去秦皇島看他見臉上胳膊都縫了針,撿條命。

我在京曾工作于中科院地理所主辦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原《地理知識》,創(chuàng)辦于1950年),因此得以認(rèn)識一些探險家攝影家等,90年代后條件已好一些,其中我接觸比較最艱苦的是四川的民間雅魯藏布江漂流隊,說實話搞探險科考等野外作業(yè),如有國家及單位企業(yè)等支持背景的,吃不了太大的苦,最苦的是民間、及自費的,所以精神也最可嘆可嘉。有一年董耀會在北大校園里,介紹我認(rèn)識一位哈爾濱的民間探險家嚴(yán)庚華,他曾徒步從東北走到上海,后又孤身攀登珠峰,他其后隔年不久在一次重登珠峰的孤身雪山探險中遇難,主要也是物質(zhì)條件太差。

*

我有次和董耀會開玩笑,談到人的命運有神秘性,說,“你的前世大概是秦始皇轉(zhuǎn)胎,你看你長得也有點像,又生在秦皇島的長城腳下,所以天罰你一輩子欠長城的必須吃苦還債,走長城,修長城,保護長城都是你的事,你不干誰干?”我還破譯我自己的名字中有個“文”字,所以我欠文的,天罰我一輩子辛苦寫東西什么好處也無,只有滔滔流水,大笑。

細(xì)想回思起來,三勇士其實還都是“藝術(shù)家”類型的,吳德玉寫詩,從青年時代寫新詩后近年也寫古體,但似乎從不涉及什么詩壇,也很少拿去發(fā)表,他五十歲的時候給我手機發(fā)來一首詩,我一下就記?。骸把┮箵肀蛔x周易,人皆五十天命知;從今日日是好日,紅蓮朵朵出淤泥”(《五十自述》),他的詩詞,曾入選《中國當(dāng)代詩庫》。張元華是軍人出身的業(yè)余攝影家,他的父親打過抗美援朝,當(dāng)過東北大型國營軍工廠的一二把手,他卻終身當(dāng)工人——當(dāng)年的老革命嚴(yán)格自己子女的典范真叫今天的人不敢想象(?。┧麑z影的熱愛癡迷是令我驚嘆的,而青春時代對名利物質(zhì)的淡泊和孤高是令我欽服的。而董耀會90年代里在京有一天竟送了我一本他的詩集《望斷悲風(fēng)》,令我大吃一驚(前此多年我從不知一個"硬漢"還寫詩,可見詩魅力)。

唉,又多年又過去了。他們?nèi)率慷荚鯓恿??每天在想什么?知道“滾滾長江東逝水”人們只關(guān)注當(dāng)天的新聞,經(jīng)濟,天氣,而淡忘昨天的新聞么?好久不通訊息了,在時間的長河里,大概一切都會改變模樣罷?但我想燃燒過一次的人,總會有些什么不同的東西終身留在心中。(據(jù)我所知,吳德玉、張元華其后都得了嚴(yán)重心臟病,他們當(dāng)年徒步走長城條件太艱苦,沒錢,沒營養(yǎng),又模仿軍隊一樣嚴(yán)格按計劃走,時間緊走得太快——單位那邊又催著上班,當(dāng)年被“開除”可不是好玩的,是苦行僧之旅,太累,完全不同于一般“旅行”)這是80年代三個“狂熱的”理想主義者(那個“帶著理想,我要追回我失去的”——日本歌曲《星》歌詞——的年代呵)

*

記得1985年正月在山西忻州相聚時,那夜的元宵節(jié)真熱鬧啊,山西忻州農(nóng)村的鄉(xiāng)親們按民俗點起了一堆堆“旺火”,遠遠近近,沿山逶迤,仿佛要燃燒到天上,我們四個人逛罷“旺火”歸來,都很激動,喝了一瓶小賣部買來白酒,就著幾口罐頭,談了很多——仿佛談了一生的話題,談到了個人興趣、攝影、旅游和集郵、生活和藝術(shù),閱讀及寫作、探險和艱苦、人的歡樂、愛情……不知不覺的,共同回憶少年時代的憧憬(我們都是50年代出生的,一代“共產(chǎn)理想”主義者),那時的每天太陽多紅、空氣多新鮮!但是后來發(fā)生了什么呢?提到經(jīng)濟,他們也是很“窮”,四方籌款,不過是把別人用作買彩電的錢、結(jié)婚的錢、日用的錢,貢獻到一萬多里考查的川資上,他們說至今長城還沒有中國人全部走完呢,這是那些忙碌著把光陰換成金錢的人,永遠也難全部理解的……

前幾年,董耀會一次請我給他寫幾個字作為人生建議,我寫了“英雄回首是神仙”,我希望他經(jīng)歷車禍后能放松一些,別太累,我說一輩子干的事太多了不好,世事不過如此,轉(zhuǎn)眼霜花上頭。后聽說他有點遭“排斥”,有一段賦閑在家,畫油畫,我能理解他心情,古人曰“功成身退,天之道”,況且“古來才大難為用”的時候多,他已經(jīng)為世所用……后聽說他又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事業(yè),還是與保護長城有關(guān),真能干啊,硬漢,莫非他真的是前輩子“欠長城的”?

*

……印象里當(dāng)年那三位青春徒步長城的探索者,勇士,是那樣生機勃勃,象春天里剛剛發(fā)綠的樹!其后多年我經(jīng)常在思索:大地上真的有種生活的真諦吧?——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種無形的苦惱攫住了我們:陷入平庸,淡漠,沮喪,甚至絕望,從前理想和希望的光芒漸漸暗淡了……但同時心底似乎總有另一個聲音呼喚:“再燃燒一次吧!”隱約中閃過一張張青春的臉龐,這聲音在哪里?他們在呼喚誰?他們是昨天的誰?又是今天和明天的誰?!……

錄日本歌曲《星》的歌詞,藉此紀(jì)念80年代“最后的理想主義”(理想主義含有公共因素,犧牲自己貢獻人群,舍我利他)——

“陣陣狂風(fēng)吹過一片荒野

遍地是泥濘方向未能明

只有漫天星光靜靜照耀我

給我破碎的心帶來光明

啊,星呀燦爛,照我遠行伴我影,

啊,星呀燦爛,哪怕道路崎嶇不平

帶著理想,我要追回我失去的夢

帶著熱情,跟隨著我的星……”

(《星》有不同的譯詞,但大意相似,既表達了青春、愛情、理想毀滅,及再生的精神涅槃歷程,曾由日本著名歌手谷村新司、臺灣歌手鄧麗君演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444677/

奇遇憶當(dāng)年:我與徒步長城“三勇士”的評論 (共 6 條)

  • 淺筆抒寫
  • 婉約
  • 劍客
  • 著墨
  • 楊科
  • 吳弘毅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穆棱市| 尖扎县| 梅州市| 共和县| 湾仔区| 抚松县| 长春市| 辽阳县| 逊克县| 双辽市| 乌兰察布市| 漳州市| 河西区| 哈密市| 都兰县| 广东省| 黑山县| 馆陶县| 荥阳市| 罗城| 浏阳市| 永清县| 全州县| 社会| 土默特左旗| 汝阳县| 华容县| 小金县| 泽普县| 枣强县| 靖宇县| 双桥区| 东明县| 大新县| 星子县| 江永县| 罗甸县| 普安县| 宁化县| 兴隆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