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寶軍
林校畢業(yè)后,一晃15年過去了,對同學孫寶軍的記憶深刻,無法忘懷,于是我們相約在哈相聚。
我和寶軍既是朋友又是同學,他在九四土地班,而我在九四草原班,雖然不在一個班級,但是經(jīng)常在同一個階梯教室上課。
只要是他來了,大老遠就能聽見他宏亮的大嗓門發(fā)出的聲響,他其貌不揚,身材矮小,自幼患軟骨癥,行走困難,都十多歲了還不能行走。鄰居們看著這個孩子不是完了嗎?都不住的替孩子感到惋惜。寶軍也是天天眼巴巴地看著窗前走過的背著書包的小朋友,感到羨慕不已。寶軍的父親是個要強的人,看著站不起來的兒子,沒有流淚,也沒有氣餒,而是毅然背起了癱軟的兒子走向了學校,寶軍在父親的背上走完了3年的求學路。俗話說,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又打開了一扇窗。寶軍身體不好,但學習成績特別優(yōu)秀。
已經(jīng)14歲的寶軍,覺得不能再拖累父親和家人了,他要堅強的站起來,他以堅強的意志,在家人不在的時候偷著學走路,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摔傷了多少次,不是頭破血流,就是鼻青臉腫,但是他堅持著摔倒了再爬起來,慢慢地他竟然奇跡般地站了起來,能背上書包自己上學了,盡管他走得很慢,盡管他兩條腿被體重壓成了羅圈腿,他還是堅持住了。寶軍真正地站起來了,但寶軍的身高,卻定格在了一米四。寶軍以優(yōu)異的成績讀完了小學、初中,因為家庭困難放棄了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而是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專。
他在林校并沒有因自滿而躊躇不前,他努力讀書,在全校高中基礎課的考試中,考取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召開大會給予表彰,并且免掉他4年學費元,這給予了寶軍莫大的幫助,對于寶軍這個窮困潦倒的家庭,就是雪中送炭。寶軍以優(yōu)異的成績,再次報考了一所大專院校,在學業(yè)上得到了繼續(xù)深造。
寶軍生活的不平凡履歷,讓寶軍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他組織班級貧困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在學校所在地的農(nóng)場勤工儉學。當時,他們出去插水稻秧、扒苞米、割地等每天能掙50多元,幾乎相當于一個星期的伙食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也許是近朱者赤的緣由,我參加了他組織的勤工儉學隊伍,逐漸地我也帶動了我們班級好多同學參加。臉朝黑土背朝天,我們這些身體單薄的學生與農(nóng)民們進行了挑戰(zhàn),我們合伙插秧,分錢均等,我們在水稻地里深一腳淺一腳的快速插著稻秧,選擇身體比較好的同學用扁擔挑稻苗,大家以苦為樂,笑聲不斷,在那一個個還很童稚的臉龐沾滿了泥水,流淌著汗水。有些女同學也參加我們的勞動隊伍,她們都撇棄了往日的矜持,一個個像山燕子似的,邊干活,邊嘻嘻哈哈的,令勞動現(xiàn)場熱鬧了許多。寶軍也愛開玩笑,他那東北大老爺們的嗓子,那一個個逗人的笑話,一個個幽默的舉動讓大家歡笑不止。中午,我們席地而坐,拿出了我們的飯菜。我們早上,在食堂里買了饅頭、咸菜、大蔥、大醬,大伙圍坐一起,饑不擇食,吃得津津有味,看著插得整齊的稻苗,聞著徐徐春風送來的青草芽子的新鮮味道,心情都特別舒暢。
寶軍曾經(jīng)利用寒假,沒有回家,而是帶領7名同學,到鐵力林業(yè)局進行森林調(diào)查,他們白天踩著厚厚的積雪攀山越嶺,憑著一個羅盤儀進行丈量,到晚上,回到宿舍連夜繪圖,歷時20多天的工作,他們這個森調(diào)小組,圓滿地完成了他們承攬的森調(diào)任務,得到了雇用方的稱贊和好評,他們掙得了多元的測量人工費。
寶軍在林校帶領同學勤工儉學的故事,傳遍全校,好多同學效仿,他還被學校選為典型在全校大會上做報告,他還經(jīng)學校推選,省教委授予為“省十佳杰出青年”稱號。
我和寶軍都是學校入黨積極分子,閑暇之時,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著如何進步,而且在畢業(yè)之前,一起進行了入黨宣誓。
哈爾濱某賓館,我們5名同學聚會。我和寶軍15年后重逢,讓我看到的是他的更加成熟和穩(wěn)重,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某市林業(yè)局的一名審計股股長,他言談舉止透露著他的幽默、聰睿、真誠和樸實。
我和寶軍徹夜長談,彼此都失眠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6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