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橋碑亭炫麗芳香】

蛟橋的北側一處名人碑亭,分外引人注目,烏黑發(fā)亮的亭株支撐著小瓦的屋檐,亭間珍藏著一幅幅名人碑帖,是書法藝術的朵朵奇葩,每一次散步路過碑亭有不一樣的感受,總是想到周邊的氿濱意境給碑亭增添異彩紛呈的景象,常常想到我書寫的小文章:“送一幅春的銅峰疊翠,噴繪心靈的錦寰,贈一片西氿的風帆,夏日里送來氿風的涼爽,捧一輪蛟橋夜月的明亮,寄去思鄉(xiāng)的親朋好友秋神望與如意安康,冬日里欣賞洴浰雪蓑寄語來年幸福吉祥,相聚春天讓時間送來百花爭艷百鳥爭鳴的美麗鏡像。連篇的浮想總是在鍵盤中輕松飛揚,不知不覺也是想到了就濱廣場,碑亭與廣場交相輝映,遙遙相望,在訴說陶都的風采,在默默詮釋著文邦水城的旖旎風光.
忽然想起【氿濱廣場】的題跋,欣然寫下:廣場披掛炫爛光環(huán),霓虹閃爍美輪美奐。濤聲傳頌斬蛟神話,浪子回頭金不換。漣漪綻放幸福之花,梁祝演繹愛的召喚。氿濱廣場的精彩題跋,有瑞麗紅的大型花崗巖上用金黃色的淺雕藝術刻下經典的詮釋;氿者,源泉出自山側,小于湖大于濠蕩,水流狹長,清而易挹宜興古人以【氿】為其命名,屬于全國獨有而聞名,宜興三氿【西氿團氿東氿】統(tǒng)稱荊溪,自西至東橫貫全景,陽羨古城位于三氿之間,四時景色奇異天成,春觀銅峰疊翠,夏看西氿風帆,秋賞蛟橋夜月,冬眺洴浰雪蓑,古往今來,幾多賢臣明將,文人雅士,對次山川勝景情有獨鐘,任公垂綸,蘇子漪舟,樊川占卜,武穆逐擄,成為千古佳話,留下無數(shù)篇章。氿濱廣場,占地九公頃,頻氿而建,以團氿之風韻,水意盎然,廣場內濱水步道,親水平臺,水景通道,水上舞臺,與碧水綠茵相互交融,荊溪尋蹤,光林聽泉,西山曉月,碧波聞濤,等景點意境悠遠,仰望二十八米高的主題雕塑【日新月異】,凝視那一百六十五米長之敘事畫卷,令人感慨萬千,尤其是淺浮雕彰顯宜興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之融合,朝燉初衷露,煙波浩渺,南山橫黛,浮峰蘸碧,夕陽殘照,碧波酒紅,魚火閃爍,山影迷離,華燈初上,霓虹十里,流光溢彩相映成趣,堪稱陽羨山水之勝景,是廣大市民休閑的樂園。比鄰廣場南側的文昌閣雅思人文之美的旅游勝景。詮釋著氿解說著宜興的繁榮昌盛。而精妙小巧的蛟橋碑亭當然也是不敢自弱,在小小的空間彰顯著人文的無窮的魅力,令人充滿無限的遐想。
蘇軾的筆墨令人心曠神怡,宋.米芾的七燕對聯(lián);陽羨春茶瑤草碧,蘭陵美酒郁金香。沁人心脾。元朝趙孟趙銚的宜興旅次書堪稱膾炙人口,明朝宰相徐溥的趙千里上菀春游圖題跋美奐絕倫。明朝.唐寅的落花詩之一,如錦上添花。明朝.王穉登的義興雜詩之一,流暢瀟灑令人愛不釋手,明朝.董其昌的游善卷洞,彰顯大師書法藝術的非凡功力。吳昌碩贊美周孝侯的提款飄逸中盈滿字的芬芳,葉恭綽的七言對聯(lián)渲染一筆周處斬蛟龍的磅礴氣勢。藝術大師徐悲鴻 描繪家鄉(xiāng)的詩篇,飽含著春的雋秀光華:春水綠彌漫,春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里巒。書 的藝術,字的墨韻。林散之的宜興記游詩,潑墨出草書藝術的一代天驕的風范,錢松嵒的過蛟橋懷鄉(xiāng)先賢詩贊美周處人格魅力的詩篇,用心寫意在飽含深情的筆墨中,愛家鄉(xiāng)的美麗,愛人格魅力的風尚,字美,人美,心更美。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皇冠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從甲骨文到王羲之的蘭亭序,從張旭的傳神的草書到魏碑,隸書,楷書,行書,從通常的軟筆書法到硬筆書法,到指書無不浸透著書法藝術的精髓,書寫的功能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3D成像技術的日臻完善,似乎書法邊緣化的跡象越來越顯現(xiàn),可是,我覺得承載中華文化的燦爛輝煌的,必將有歷史與生活元素的沉淀,才能夠發(fā)揚光大,原生態(tài)的厚重是無法有其他方法取代的,生活中的魅力無限,生活中的熏陶,生活的積累,依然是主流的,書法藝術也好,陶瓷藝術也好,山水畫藝術也好都是如此,非物質文化的結晶永遠綻放出藝術的無窮無盡的魅力......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91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