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后面的孩子
課堂上有點兒亂,總有同學在底下竊竊私語。老師發(fā)覺后,憤怒滴說:后面的同學注意點兒,上課別老說話。自己不好好學習,別影響其他同學。小明坐在教室后排,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證明老師把上課亂天然地歸結為后面的同學是錯誤的。小明的成績不高也不低,不出眾也不落后,他的決心沒有讓他進步。至少,從成績上來看,他努力的還遠遠不夠。體育課上,小明似乎天生沒有舍我其誰勇奪第一的魄力,也沒有總是倒數前三那么悲慘。小明同情弱者,卻總是和老師背著干,不向先進同學學習。
小明想人生總是要堅持一些事兒的。他做些同學們都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的事兒。比如,多擦幾回黑板,多做一點兒衛(wèi)生,甚至每行多寫兩個英語單詞節(jié)省用紙;除了偶爾受到點兒小表揚,他不知道小時候的這些善良的小心思會把他帶向怎樣的未來。
畢業(yè)了,他獨自留在空蕩蕩的教室里發(fā)呆……他沒有考上更好的學校,沒有幾個至交的好友,就留下了一堆青春天真爛漫的回憶。
工作了,看著同事們堅決而執(zhí)著的工作或者跳槽,他又一次留到了最后。等著徹底升職無望而辭職,等著公司一塌糊涂才慢慢地離去。小明的善良幾乎等同于懦弱,他不去爭取更大的利益,憑著良心踏踏實實地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慢慢地,小明走到了人生中年,他是人群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成員。小明開始困惑,是不是打小的性格決定了我的命運?要是我更上進一點兒,也許就能過上中產階級的生活?要是我少一點兒優(yōu)柔寡斷,肯定也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吧?
中年的壓力和危機讓小明想甩掉那些對弱者的同情、扔掉那些沒有價值的善良、摒棄那顆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的懦弱了的心靈。也許,優(yōu)點缺點可以改掉,可是滲于一個人心靈深處的道德觀念如何去除呢?(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這個社會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有錢人、成為成功人士;大部分人都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沒有太多的精彩也沒有太多無法承受的苦難。支撐這些普通人生活并保持快樂的源泉就是那些根植于文化深處的道德品質、是那些對人對事的愛、對生活的希望與堅持吧!
小明還是舍不下那些習慣了的習慣,學不會那些不擇手段地索取……他試著給自己平凡并不成功的前半生找個安心的借口,然后繼續(xù)開心的生活下去。
魯迅都說了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小明想,走自己的路大概很難,每個人都走過了艱難走出了路,才讓這個世界看起來沒有那么殘酷了吧!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93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