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爺
王干爺走了,帶著他的山歌。
王干爺活了九十多個年頭,是近些年隊里最長壽的老人。他的長壽,也許是緣于他的山歌,更多的是他的樂呵。
記事起,王干爺就是個白胡子老漢兒,瘦瘦的,一雙瞇縫眼??吹轿覀冃『?,總是一臉的笑,人畜無害的樣子。他和我們不是一個家族,只是輩分齊那兒了。農(nóng)村人實誠,小孩兒遇到不是一個家族的老年人,便叫干爺,以示尊重。
小時候,牛是農(nóng)村必不可少的生產(chǎn)資料,幾乎家家戶戶都養(yǎng)著牛。我們一群小屁孩經(jīng)常和王干爺一起放牛,既是緣于他看牛的經(jīng)驗,更癡迷于他的山歌。
被我們纏著,王干爺從不發(fā)脾氣,只是瞇著眼說:“把牛看好了,小心偷吃莊稼,回去大人打你的溝子(屁股)”。
實在纏不過,王干爺就清清嗓子,經(jīng)常以這首山歌開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唱起來,唱起來,
唱個南山祝英臺,
唱個獅子打滾兒,
唱個石頭立起來。
聲音不高,卻婉轉(zhuǎn)妖嬈,承接轉(zhuǎn)合,一氣呵成。
有時,王干爺高興了,也會搖頭晃腦的來一個:
山歌子來子山歌,
你的莫得我的多,
屋里還有幾囤子,
坡上還有幾巖殼。
“咦?!”大家便一起起哄,一臉的不相信。惹得王干爺直瞪眼,并揚(yáng)起手中的“使牛棍”作打人狀。一群孩子便哈哈大笑,四下散開。
后來,我外出求學(xué),沒有更多時間和王干爺放牛,加之農(nóng)業(yè)機(jī)械進(jìn)入農(nóng)家,耕牛也不再是家家必養(yǎng)了,最多是幾家人“共享”一頭耕牛。加之王干爺年事已高,追不上牛犢的步伐了,便不再放牛,在家頤養(yǎng)天年。偶爾回家省親,聽人說起王干爺仍然愛唱山歌,只是歲月不饒人,他的記憶大不如前,哼哼幾句時,往往串詞,純屬自娛自樂,人們感慨他的樂觀,倒不說破。
王干爺走的那天,曾家山下了一層厚厚的雪。又恰逢脫貧攻堅驗收,我不能分身回去為他送行。便委托在家的兄弟替我送上人情,燒點紙錢,祝他一路走好。
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好多都已淡忘,直到接到王干爺去世的消息,一些記憶才漸漸鮮活。記于此,既是追憶孩童時的快樂,更是緬懷王干爺?shù)幕磉_(dá)!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5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