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的底氣——也談“老若頑童”的大智慧
“人活七十古來稀”。然則此稀,卻并非只在高齡。有一特質更堪吾輩慶幸,那便是“六級樹突”——古稀之年的底氣。
人活精神。擁有健康的大腦乃是一生的根基。人老了肌體自然會衰退,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大腦卻并非如此。戴蒙德博士,當今思維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以其研究證明:“大腦具有終生生長的能力”,“人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僅在‘幼年’具有可塑性,在‘中年’和‘老年’也同樣具有可塑性?!?/p>
閱讀戴蒙德博士的《腦長壽——戰(zhàn)勝腦退化的秘訣》一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六級樹突”。戴蒙德博士發(fā)現(xiàn);人的“一生中大腦神經(jīng)元總是在不斷地產生出新的樹突,以與其它神經(jīng)元發(fā)生聯(lián)系。最初產生的這些樹突我們權且稱為一級樹突。當人們在接受新信息、進行學習記憶活動的時候,一級樹突上就會長出新的樹突,即二級樹突。以后,二級樹突又會長出更新的樹突,從而依次可以出現(xiàn)三級、四級或五級以及六級樹突。戴蒙德博士發(fā)現(xiàn),在接受智力刺激的時候,一級樹突將不再繼續(xù)生長,同樣二級、三級、四級或五級樹突也是如此。然而,在接受智力刺激時,六級樹突的長度將明顯增加。這一發(fā)現(xiàn)大大增強了戴蒙德博士的信心:活到老,學到老。因為老年人的神經(jīng)元相對更為成熟,比年輕人具有更多的六級樹突,所以學習似乎對老年人最有價值。
讀至此,不由想起孔子的名言’“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不正是科學對儒學的詮釋么!活至七十大壽,有著更多六級樹突的吾輩,不由對自己刮目相看了。
據(jù)戴蒙德博士所言,我們的法寶便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似乎對老年人最有價值。”按孔子之道則是“發(fā)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p>
談到學習的勤奮與快樂,不妨看看乳臭未干的小寶寶:那喜樂勁兒、那熱情、那渴求、那專注、那百折不撓:我們教說話,寶寶瞪著大眼睛,張著小嘴吧,一字一句的哦哦啊啊;我們教走路,寶寶蹣蹣跚珊,跌倒了又撅起小屁屁,立馬爬起,搖搖擺擺再往前跨;便是手機電腦,小家伙也無所畏懼,依樣學樣,點點戳戳,小手指頭倍兒靈。無怪乎“見風長”、無怪乎“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從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小家伙如同雨后春筍,一個勁地日日長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韓愈曰;“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身為爺爺奶奶的我們,如若也能以小孫孫為師,具足寶寶的學習欲望與勇氣;那喜樂勁兒、那熱情、那渴求、那專注、那百折不撓……。當今那些個軟實力:掃碼、刷卡、網(wǎng)銀……豈有學不會之理?別忘了,較之于小孫孫,我們還有更多的六級樹突——“學習似乎對老年人最有價值”。況你我都是“知識青年”,閱讀起碼不成問題?,F(xiàn)如今,且不言圖書館遍地開花,哪座城市、哪個街區(qū)沒有三倆?便是網(wǎng)絡書屋、手機閱讀……也都五花八門,多了去了!咱們只需鉆進書叢,便可愛啥學啥、缺啥補啥。若想躋身時代潮流,咱也不缺師友——誰家的兒女不是在信息社會中打拼?那個不是游刃有余?且不言兒女,你我只消放下身段,和可愛的小孫孫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小家伙那倍兒靈的小手指頭,亦能教咱戳電腦,劃手機。于返老還童之間,還可學會一些新時代的入門本領。此等老若頑童的生活方式,實可謂吾輩的大智慧也!何樂而不為?
況且,較之于兒孫,我們更有充裕的退休時間。無論讀書還是微信;抑或琴棋書畫,歌舞遠足……只要力所能及,皆可從心所欲?!瓣P于精神鍛煉,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確確實實地做了?!薄思础赌X長壽》的要義。
如此想來,許多潦倒頹喪的哀嘆實不足?。菏裁础捌呤畾q就不配活在這世上了”……。這,其實就看您愿不愿意活,愿不愿高質量地活;愿不愿意學,愿不愿實實在在地學了。
有“六級樹突”的底氣;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信;再具足“老若頑童”的大智慧:“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古稀之年的我們,何以不能樂享新世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zawen/vtfgpkqf.html